[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4885.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许术方;张莹;卢敏;杜鹏;刘强;黄杰;夏珍;赵万东;连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张以标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热管 冷凝段 热管 水平设置 蒸发段 高效换热器 热管模块 新型重力 绝热段 连通 阶梯状弯折 气液分离管 液分离装置 换热循环 平行设置 热管技术 循环过程 重力热管 弯折的 上端 气液 下端 折角 垂直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主热管,设置在两根主热管之间连通两根主热管的支热管,所述主热管呈阶梯状弯折状,所述主热管包括下端水平设置的蒸发段,上端水平设置的冷凝段,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弯折的绝热段,两根所述主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水平设置有支热管,所述支热管与主热管冷凝段和绝热段垂直且连通;所述主热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采用了气液分离管的设计,能够使热管内的循环过程更加独立,气液间的影响变得更小,保证换热循环过程更加高效,采用了折角式的设计,使重力热管能够更加简便地应用在一般设备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重力热管是一种巧妙利用重力的一种高效散热元件,其基本原理为,工质在热管的蒸发段受到外来的热量的作用而蒸发,从而变成气态,气态工质在热管内部经过绝热段到达热管的冷凝段,气态工质流动到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因而冷凝放热重新成为液态,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液态工质可以重新回流到热管的蒸发段,从而又重新受热蒸发,如此循环以上过程,便可通过热管这一有效传热元件,高效的将热量从需要散热的高温部分散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主热管,设置在两根主热管之间连通两根主热管的支热管,所述主热管呈阶梯状弯折状,所述主热管包括下端水平设置的蒸发段,上端水平设置的冷凝段,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弯折的绝热段,两根所述主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水平设置有支热管,所述支热管与主热管冷凝段和绝热段垂直且连通;所述主热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
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为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设置在所述主热管内,所述气液分离管与所述主热管形状相同,且同心设置;所述主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的气液分离管段设置有多个贯穿孔,主热管内的液态工质在主热管蒸发段的管壁以及支热管管壁受热蒸发成气态,穿过贯穿孔从气液分离管内向上端的主热管冷凝端运动,在透过冷凝端的气液分离管的贯穿孔,在冷凝端的主热管管壁以及支热管管壁冷凝成液态,沿主热管管壁流回蒸发段以此循环。
所述主热管内两端部设置有气液分离管固定板。
所述主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支热管分别设置有一根以上。
所述支热管外围设置有辅助散热\吸热肋片,所述辅助散热\吸热肋片与支热管垂直设置。
所述辅助散热\吸热肋片设置有一个以上。
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保护壳、以及对流风扇,所述新型重力热管模块的蒸发段和冷凝段均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两处表面设置有对流网,所述对流风扇一处对流网对应的保护壳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了气液分离管的设计,能够使热管内的循环过程更加独立,气液间的影响变得更小,保证换热循环过程更加高效,采用了折角式的设计,使重力热管能够更加简便地应用在一般设备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热管剖视图示意图;
图4、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散热器示意图。
其中,1主热管,101冷凝段,102绝热段,103绝热段,2支热管,3辅助散热\吸热肋片,4气液分离管,401贯穿孔,5气液分离管固定板,6保护壳,601对流网,7对流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4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