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范非法闯入的速通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2858.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6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博;甘彤;张现军;肖仁华;马彪彪;李阳;彭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右两侧 闸机 红外对射装置 声光报警装置 监控相机 权限认证 视频智能分析模块 门禁控制单元 视频智能分析 门控制系统 门通道 智能视频分析 单元连接 入口处 防范 非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范非法闯入的速通门控制系统,包括速通门机体、权限认证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至少一个红外对射装置、门禁控制单元以及视频智能分析模块;所述速通门机体包括左右两侧闸机以及左右两侧闸机之间的速通门通道;所述权限认证装置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闸机入口处;所述红外对射装置设置在左右两侧闸机内侧;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在左右两侧闸机上;所述视频智能分析模块包括监控相机和智能视频分析识别单元,所述监控相机安装在速通门通道上方,所述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连接监控相机;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左右两侧闸机、权限认证装置、红外对射装置、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以及声光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宇安防和智能化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防范非法闯入的速通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速通门通常有翼闸和摆闸两种形态,作为通道控制的有效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楼宇、车站、机场等场合。速通门的常用方式是通过读卡或者其他权限认证方式,速通门对授权人开门放行,对非授权人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非授权人意图非法闯入的情况,比如尾随闯入,攀爬翻越或者跳跃闯入等,特别是在一些无人值守的区域,非法闯入风险更高。目前,通过在速通门安装红外对射装置,可以判断是否有非法人员尾随并告警,但是当尾随人员跟得比较紧,红外对射装置无法区分尾随和被尾随人员时,这种防范机制就会失效。对于攀爬翻越和跳跃闯入,目前的速通门系统没有防范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有效的防范人员通过尾随和跳跃闯入非法进入速通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防范非法闯入的速通门控制系统,包括速通门机体、权限认证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至少一个红外对射装置、门禁控制单元以及视频智能分析模块;
所述速通门机体包括左右两侧闸机以及左右两侧闸机之间的速通门通道;
所述权限认证装置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闸机入口处;
所述红外对射装置设置在左右两侧闸机内侧;
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在左右两侧闸机上;
所述视频智能分析模块包括监控相机和智能视频分析识别单元,所述监控相机安装在速通门通道上方,所述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连接监控相机;
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左右两侧闸机、权限认证装置、红外对射装置、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以及声光报警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权限认证装置为刷卡器、身份证读卡器或指纹机。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智能分析模块还包括硬盘录像装置,所述硬盘录像装置连接监控相机。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采用所述的一种防范非法闯入的速通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人员通过权限认证装置确认具备权限,门禁控制单元会触发速通门开门,人员通过过程中红外对射装置判断人员所处位置,当人员通过通道时,即触发速通门关门,当人员进入通道时,红外对射装置发现目标并触发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对监控相机获取的视频画面进行分析,利用人员识别算法,判断通道中人员个数,并将该信息发送给门禁控制单元,如果门禁控制单元接收到人员权限认证信息,且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分析出通道中少于或等于一人时,门禁控制单元触发左右两侧闸机开门,允许人员通过,反之,则认为有人员尾随并触发关门或保持关门,同时触发声光报警装置进行警示。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智能分析识别单元将监控视频中人员进入通道的区域设置为警戒区域,并进行区域入侵分析,当有目标从通达两侧闸机位置穿越该区域,即判断有目标跳跃闯入,并发出告警信号给门禁控制单元,门禁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即触发声光报警装置进行警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2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