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薄带铸轧和时效工艺制备高强韧马氏体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2844.2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文;温鹏宇;刘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22;C22C38/38;C22C38/24;C22C38/26;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氏体钢 薄带 铸轧 钢水 时效处理 时效工艺 高强韧 制备 综合力学性能 钢包回转台 成分优化 带钢卷取 快速凝固 冶金工程 在线热轧 工艺流程 汽车用 微合金 中间包 带坯 吊运 开卷 双辊 切除 冷却 冶炼 凝固 铸造 生产 | ||
本发明属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薄带铸轧和时效工艺制备高强韧马氏体钢方法,属于冶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1)冶炼成分合格的钢水并吊运至钢包回转台;(2)钢水注入特别设计的中间包;(3)钢水流入双辊间隙开始凝固并进行铸轧;(4)铸造后的带坯进行在线热轧、冷却然后切除头尾;(5)带钢卷取;(6)开卷后时效处理。本发明可以大幅度缩短工艺流程和生产时间,极大降低能耗并提高生产率。与现有汽车用马氏体钢薄带相比,本发明将微合金成分优化设计和薄带铸轧工艺的快速凝固特点相结合,通过后续的时效处理使得马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通过薄带铸轧和时效工艺制备高强韧马氏体钢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1200MPa至2000MPa抗拉强度,900MPa以上屈服强度,延伸率9-20%的经济型马氏体时效钢薄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用马氏体钢是先进高强度钢(AHSS)的重要代表,其核心强化机理在于马氏体板条组织,相应抗拉强度范围一般在1000-1500MPa的区间内,主要用作车身侧面碰撞保护及保险杠等安全部件。目前马氏体钢薄带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冷轧板卷在连续退火线上加热至奥氏体相区后,然后淬火形成马氏体。这种工艺路线获得的马氏体钢薄带,强度很高,但塑性有限,妨碍了该钢在汽车结构中的进一步应用。
而相对于目前钢铁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连铸工艺,双辊薄带铸轧工艺是新兴的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技术,具有显著降低生产能耗、建设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和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诸多工业发达国家受到重视。美国纽克钢铁公司于2002年建立了世界首条薄带铸轧碳钢商业化产线Castrip,目前以碳钢薄带为主要产品。该工艺技术除了节能降耗的优点外,还有一些连铸工艺所不具备的产品技术特点。由于该工艺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钢液到固态薄带的过程,实现了钢液在结晶凝固过程中从液体金属到固态薄板的制备,凝固冷却速率超过1000℃/s,显著抑制了凝固偏析且固溶的合金元素多数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而无法从基体析出。因此,双辊铸轧工艺不仅具有工艺优势,同时由于快速凝固和冷却的特点,为开发新的钢铁材料组织和性能带来新的可能性。
本发明就是充分利用薄带铸轧工艺快速凝固这一技术特点,并对马氏体钢成分重新设计优化,充分利用V、Nb微合金化,使得在铸轧卷取后V、Nb等微合金元素依然固溶在马氏体中,然后在后续的时效处理中析出细小弥散的纳米(V,Nb)(C,N)粒子,这样可以导致马氏体钢在时效过程中强度不下降甚至还能有所提高,而同时塑性却得到明显改善。在同一规格厚度下,通过薄带铸轧工艺生产的马氏体时效钢薄带,与传统的冷轧马氏体钢薄带相比,不仅仅由于工序缩短和能耗降低而带来生产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还由于其综合力学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扩展了该钢种在汽车中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薄带铸轧和时效工艺制备高强韧马氏体钢方法,以期可以缩短工艺时间,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通过成分优化,进一步改善马氏体时效钢的力学性能。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成分冶炼合格的钢水,并将其吊运至大包回转台,镇静15-25min。
(2)钢水注入大中间包:中间包吹氩10-20min赶出包中空气后通过长水口将钢水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内,控制过热度30-60℃,在钢水表面加入覆盖剂用于保温及吸附夹杂。
(3)双辊铸轧:将步骤(2)中间包的钢水注入下方小中间包,给双辊薄带连铸机供应钢水,采用浸入式水口把小中间包内的钢水浇入双辊之间,拉速控制在80-120m/min,双辊间距在1.5-5mm之间可调,所生产马氏体时效钢薄带厚度为2-4mm。为了防止薄带表面形成氧化铁皮,从下方小中间包至铸轧区域为气氛密闭区域,通过氩气或者氮气气氛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2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