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控鸢尾软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1900.0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荣铨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59/00;A01N47/18;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单香杰 |
地址: | 424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菌组合物 软腐病 鸢尾 氧化石墨烯 藜芦碱 病原菌 协同增效作用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农业生产 杀菌效率 植物病害 作物病害 作用机理 抗药性 杀菌剂 杀菌谱 悬浮剂 用药量 单剂 防效 复配 混配 可用 抵触 防治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控鸢尾软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各组分:藜芦碱6~15%,中生菌素5~12%,氧化石墨烯0.1~0.7%,余量助剂;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本发明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藜芦碱、中生菌素复配使用,三者属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药效更持久,大大提高了杀菌效率,对鸢尾软腐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不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扩大杀菌谱,降低用药量和成本,可用于农业生产作物病害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控鸢尾软腐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鸢尾属(Iris L.)植物普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外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绿化。但鸢尾普遍易患软腐病,特别是一些抗病性弱的品种,在严重发病时植株的感染率达95%以上,甚至死亡率达100%,因此极大地影响了鸢尾的推广应用。鸢尾软腐病主要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Jones)Bergey)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鸢尾软腐病的防治手段较少,且防效均不理想。如尹新彦等(2011)采用不同浓度的72%农用链霉素加入到土壤中用于防控鸢尾软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0.6g/m3时发病率为16.7%,相对防效仅达77.22%。目前仍未发现针对鸢尾软腐病特别高效的化学药剂。
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芦碱存在于百合科藜芦属和喷嚏草属植物中,原料是喷嚏草的种子和白藜芦、黑藜芦的根茎。将植物原料经乙醇萃取或提取制得。相关研究表明,藜芦碱对植物病害如褐腐病、灰霉病、软腐病、黑星病、细菌性穿孔病、霜霉病、疫霉病、白粉病、晚疫病、干腐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中生菌素属N-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很广,能很好地抵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对软腐病菌、角斑病菌、白叶枯病菌、稻瘟病菌、轮纹病菌、赤霉病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细菌菌体蛋白质合成而使细菌菌体死亡;通过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或直接杀死孢子等方式作用于丝状真菌;可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利于作物增产增收。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单原子层的二维平面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由于GO表面有很多含氧基团,所以GO也具有良好的的亲水性。目前对于GO材料的杀菌机理大致分为以下3种主流意见:纳米材料的边缘像刀片一样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内的DNA、RNA和细胞器等泄漏到细胞外,导致细胞死亡;材料产生的氧化压力可以氧化细菌细胞的酶和蛋白质,可以将DNA氧化至解旋和断裂,同时也能氧化线粒体,使能量供应出现问题;纳米薄片包裹和缠绕细胞膜,将细菌同周围环境隔绝出来,堵塞细胞膜上的一些重要通道让细胞不能与周围产生能量交换。
一方面,藜芦碱和中生菌素均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但若长期单独使用,均容易使植株病菌产生抗药性,继而产生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同时,农药的反复使用也会造成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下降,很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虽然杀菌效果很好,但长期单独使用会对正常植物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合理的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和减少对寄主植物的损伤非常有效的常用方法,并且可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但是,目前对于藜芦碱、中生菌素和氧化石墨烯三者的复配组合尚未有过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控鸢尾软腐病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藜芦碱、中生菌素复配使用,三者属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药效更持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荣铨,未经林荣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1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