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内部冗余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1332.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9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晔;陈程;吴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5 | 分类号: | H02H3/05;H01H7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王晔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内部 脱扣机构 断路器 静触头 主回路 母排 冗余保护结构 脱扣状态 支路导线 电流互感器 电子式保护 断路器保护 保护结构 互为冗余 瞬时保护 长延时 热过载 并联 拒动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内部冗余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动触头、脱扣机构和主回路母排;静触头固定于断路器内部,脱扣机构带动动触头旋转;当脱扣机构位于未脱扣状态时,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当脱扣机构位于脱扣状态时,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主回路母排与动触头连接;主回路母排之上安装有与主回路母排并联的支路导线;支路导线上安装有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内部还安装有电磁瞬时保护结构、热过载长延时保护结构和电子式保护结构。本发明在原断路器的结构内部增加了另一个保护系统,使原有断路器具备了热电磁和电子两种保护方式,互为冗余,降低了原断路器单一保护方式可能出现的拒动概率,提高断路器保护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内部冗余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目前断路器的保护有热电磁式、电子式保护方式,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断路器小型化发展的原因,通常采用热电磁保护方式,或者采用电子保护方式。
热电磁保护是断路器早期大量使用的一种保护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动作相对较可靠,但无法根据现场保护需求进行调整或精确调整,由于热保护是采用双金属热元件构成,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整定参数变化,从而造成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影响断路器的保护功能。
电子式保护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嵌入式微处理机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保护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精确调整、控制被保护对象的设定参数,并且可以增加很多附加功能,是当前和未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断路器保护技术,由于电子式保护需大量使用电子元器件,以弱电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运算、处理和控制,而断路器是在强电场的使用环境,所以随着使用环境的变化,会出现电子元件的损坏或受强电场、强磁场的干扰而出现误动或拒动,影响断路器的保护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的要求,电网对供电的连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年平均停电率的指标也会越来越高,对断路器保护的可靠性相对也有了很高的要求,断路器的误动或拒动都将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这对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是难以接受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内部冗余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断路器内部冗余保护结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动触头、脱扣机构和主回路母排;静触头固定于断路器内部,脱扣机构带动动触头旋转;当脱扣机构位于未脱扣状态时,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当脱扣机构位于脱扣状态时,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
断路器内部还安装有电磁瞬时保护结构、热过载长延时保护结构和电子式保护结构;电磁瞬时保护结构包括衔铁,当电磁瞬时保护结构中感应到电磁力时,衔铁触发脱扣机构动作使之位于脱扣状态,之后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热过载长延时保护结构包括双金属片,当双金属片发生形变时触发脱扣机构动作使之位于脱扣状态,之后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电子式保护结构包括电子脱扣机构和线路板;线路板中安装有电源处理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和MCU;电源处理电路为电流采样电路和MCU提供电源;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口连接至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输出端;断路器的主回路中,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口连接至MCU的信号输入端;MCU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至电子脱扣机构的信号输入端;当电子脱扣机构接收到MCU的触发信号,电子脱扣机构触发脱扣机构动作使之位于脱扣状态,之后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回路母排与动触头连接;主回路母排之上安装有与主回路母排并联的支路导线;支路导线上安装有电流互感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MCU的型号是STM32F051。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第一三端稳压器和第二三端稳压器;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输出9V的电压,输送至线路板中的外围电路;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输出3.3V电压,输送至MCU和电流采样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1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电保护器自检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供电保护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