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指示器单元的助听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0034.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M·F·卡尔森;C·提普斯马克;P·皮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康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陈建春 |
地址: | 丹麦斯***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元件 光源 助听器 壳体 指示器单元 调制信号 配置 感知 助听器用户 声音产生 听觉感觉 内混合 体内 响应 传播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包括指示器单元的助听器,所述助听器包括:壳体(4),其包括配置成响应于所接收的声音产生可感知的调制信号的电子元件,所述可感知的调制信号配置成使助听器用户产生听觉感觉;导光元件(6),其靠近壳体(4)设置和/或设置在壳体内;配置成发出第一颜色的光(14)的第一光源(10),及配置成发出第二颜色的光(16)的第二光源(12),第一光源(10)和第二光源(12)位于壳体(4)内并相对于导光元件(6)设置,使得大量第一颜色的光(14)和大量第二颜色的光(16)适于传播通过导光元件(6);及所述导光元件(6)包括使得大量第一颜色的光(14)和大量第二颜色的光(16)在导光元件(6)内混合以产生第三颜色的光(18)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成提供通知或者警报指示的指示器单元。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指示器单元的助听器,指示器单元设置成使得从指示器单元发出的光通过导光元件。
背景技术
医用电子设备已变得必不可少。这样的设备也可包括助听器。助听器为在听力方面帮助个体的设备。其可用于补偿听力损失,即传统的放大声音的声学助听器,或者电刺激神经细胞的耳蜗植入件,或者骨导助听器。其也可以是听力保护装置,帮助个体听但没有有噪声环境中的损害。其也可以是耳鸣治疗设备。
这些设备一般可能被要求响应于这些设备的不同运行条件提供通知或者警报功能。例如,希望助听器例如在下述情形下提供通知:向助听器提供运行能量的电池的能级低于阈值、助听器的部件之一表现欠佳、双耳助听器系统中的助听器建立通信耦合/去耦、助听器发射器单元或者接收器单元发射或接收信号失败、反馈泄漏超出允许的限值等。类似地,也可预见需要通知的其它情形。
当助听器用户包括孩童时,这样的通知特别有用。一个示例性的情形包括听力受损的孩童使用无线系统进行教育,看护人很难知道无线系统实际上是否正常工作。尤其是小孩不能报告他们的接收器系统是否在起作用,因而,对看护人而言,个人的接收器单元在起作用及正适当接收的可视指示可大大提高易用性。
为提供可视指示,助听器通常配备有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ED)。然而,这样的LED通常适于提供特定颜色的照明。因此,为使用LED增加可视通知信号的类型,一般方法可包括提供更多数量的LED,其中每一LED通常提供特定颜色的照明。使用这样的方法,通知的数量通常等于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LED数量。遗憾的是,为产生大量通知,这种解决方案需要在相当小尺寸的助听器内包括大量LED。这使得助听器的制造很棘手,而且包括大量LED也限制了设计选择,因为其它部件的空间可用性受到损害。因而,设计较小尺寸的、不引人注意的助听器变得富有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克服上面提及的缺陷的解决方案。
根据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助听器。该助听器包括壳体、导光元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壳体包括配置成响应于所接收的声音产生可感知的调制信号的电子元件。可感知的调制信号配置成使助听器用户产生听觉感觉。导光元件靠近壳体设置和/或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光源配置成发出第一颜色的光,及第二光源配置成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位于壳体内并相对于导光元件设置,使得大量第一颜色的光和大量第二颜色的光适于通过导光元件传播。导光元件包括使得大量第一颜色的光和大量第二颜色的光在导光元件内混合以产生第三颜色的光的尺寸。
壳体内的导光元件可指是壳体的整体组成部分的导光元件。
因而,导光元件适于包括使能在导光元件内混合大量第一颜色的光和大量第二颜色的光以产生第三颜色的光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元件中空如为中空通道或者中空管,及来自光源的光通过中空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元件为实心件,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形成实心导光元件的实体材料。实心导光元件可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半透明塑料材料还可包括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可最多占半透明塑料材料的成分质量的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康医疗有限公司,未经奥迪康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0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