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辐射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09997.1 | 申请日: | 2018-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51/06;C08K13/06;C08K9/12;C08K9/04;C08K9/02;C08K3/04;C08K3/08;C08K3/22;C08K7/24;C08K3/36;C08K5/5425;C08K5/524;C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谢伟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辐射 手机外壳 手机壳 制备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过氧化二异丙苯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 改性石墨烯 抗拉伸性能 纳米氧化钕 纳米氧化锆 柔韧性 材料领域 发明材料 耐腐蚀性 碳纳米管 抗压性 抗氧剂 润滑剂 重量份 阻燃剂 载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辐射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手机壳材料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60‑6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6‑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7份、纳米二氧化硅7‑12份、改性石墨烯5‑10份、纳米氧化钕3‑7份、纳米二氧化钛4‑9份、碳纳米管4‑9份、载银纳米氧化锆2‑6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2‑1.8份、抗氧剂0.8‑1.5份、阻燃剂2.8‑3.5份和润滑剂2.4‑3.2份;通过原料组分间的作用,增强手机壳材料的抗辐射性能,并且本发明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抗拉伸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辐射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可是手机间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广泛。手机电磁波辐射以及越来越多的科技证剧,表明手机辐射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有如下两方面的直接影响:其一是高能级射频辐射的热效应,即手机辐射的微量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生物破坏。现在,模拟手机的发射功率最大,GSM数字手机天线口的辐射功率最大可超过2W(33dm),CDMA数字手机的发射功率可小于0.5W(27dBm)可见手机辐射危害,手机发射的高能级辐射会产生生物性损害。另一种影响是低能级射频辐射的非热效应,可能造成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出现头痛、记忆力降低以及一些潜在生物破坏。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醒注意非热效应危害。动物实验表明,低能级辐射会加速实验动物细胞的生长。物理学家海兰德指出,手机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低强度辐射,即非发热型辐射(non-thermal radiation)。英国华域大学艾伦博士指出低量度的辐射亦能产生细小而非热能的影响。放射肿瘤学教授约翰·莫尔德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如同X光和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能破坏人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致癌。
中国专利CN201410795260.2公开了一种防电磁辐射竹制手机外壳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从用利用微细铜粉与固化胶的均匀混合并固化,在竹片材质手机外壳上形成一层有效的电磁屏蔽层,能有效地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本发明存在的缺点是竹片材质的手机可防水性和防腐性能差,固化胶在竹片层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易脱落,减少手机外壳的紫外线屏蔽效果。
中国专利CN201621222423.9一种侧支撑式抗辐射手机壳公开了一种抗辐射手机壳的结构,在手机壳内开设凹槽,添加屏蔽复合片,本手机结构虽然具有良好的抗辐射作用,但是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辐射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手机壳材料原料上添加抗辐射材料,通过原料组分间的作用,增强手机壳材料的抗辐射性能,并且本发明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抗拉伸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抗辐射手机外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60-6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6-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7份、纳米二氧化硅7-12份、改性石墨烯5-10份、纳米氧化钕3-7份、纳米二氧化钛4-9份、碳纳米管4-9份、载银纳米氧化锆2-6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2-1.8份、抗氧剂0.8-1.5份、阻燃剂2.8-3.5份和润滑剂2.4-3.2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61-6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8-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4-6份、纳米二氧化硅9-11份、改性石墨烯7-9份、纳米氧化钕4-6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碳纳米管5-8份、载银纳米氧化锆3-5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4-1.6份、抗氧剂1.1-1.3份、阻燃剂3.1-3.3份和润滑剂2.7-2.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9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