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压堵漏钻井液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9451.6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汉桥;苏晓明;练章华;方俊伟;吴若宁;袁媛;朱杰;王启任;孙运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514 | 分类号: | C09K8/514;C09K8/035;C09K8/46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颗粒 堵漏 粒径 木质素纤维 碳酸钙 堵漏剂 钻井液 承压 井浆 方解石 堵漏材料 油井作业 质量分数 封堵层 抗高温 配伍性 重量比 种粒 协同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承压堵漏钻井液,属于油井作业堵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8%~10%刚性颗粒,0.5%~1%木质素纤维,6%~8%堵漏剂SQD‑98,1%~2%碳酸钙,余量为井浆;所述刚性颗粒为方解石,所述刚性颗粒包括A、B、C、D四种粒径范围的颗粒,所述A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9~2.0 mm,所述B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45~0.9 mm,所述C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3~0.45 mm,所述D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2~0.3 mm,所述A、B、C、D四种刚性颗粒的重量比为2:1:0.5:0.5。本发明中刚性颗粒、木质素纤维、堵漏剂SQD‑98和碳酸钙协同形成抗高温高压的复合堵漏材,该堵漏材料与井浆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形成有效的封堵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作业堵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压堵漏钻井液。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在钻进压力衰竭地层、破碎或弱胶结地层、裂缝发育地层及多套压力层系地层中,各种井漏问题日益突出。井漏是钻井工程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技术难题,井漏诱发的井壁失稳、因漏致塌、致喷问题是长期以来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是制约勘探开发速度的主要技术瓶颈;同时井漏造成钻井液损失巨大,而在储层漏失对储层损害引起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桥接堵漏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堵漏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利用不同形状、不同尺寸大小的惰性材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钻井液体系中,然后注入漏失层段进行堵漏,对材料配级要求较高。目前常规的架桥颗粒主要包括核桃壳等刚性颗粒和锯末、甘蔗渣等纤维类材料,核桃壳具有高的承压能力和不易变形的特点,但是在高温条件下易被碳化,而锯末、甘蔗渣等纤维类材料在高压条件下容易失效,因此常规的封堵材料与井浆无法形成有效的封堵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常规封堵材料与井浆无法形成有效的封堵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承压堵漏钻井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承压堵漏钻井液,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8%~10%刚性颗粒,0.5%~1%木质素纤维,6%~8%堵漏剂SQD-98,1%~2%碳酸钙,余量为井浆;所述刚性颗粒为方解石,所述刚性颗粒包括A、B、C、D四种粒径范围的颗粒,所述A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9~2.0mm,所述B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45~0.9mm,所述C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3~0.45mm,所述D刚性颗粒的粒径为0.2~0.3mm,所述A、B、C、D四种刚性颗粒的重量比为2:1:0.5:0.5。
优选的,所述碳酸钙大小为800~1200目。
优选的,所述刚性颗粒的质量分数为8%,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分数为0.5%,堵漏剂SQD-98的质量分数为6%,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余量为井浆。
优选的,所述刚性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堵漏剂SQD-98的质量分数为8%,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余量为井浆。
本发明选用一种多面锯齿状、多粒径分布的刚性颗粒为主要架桥填充粒子,其粒径分布在0.2~2.0mm,粒径分布广泛,硬度较高,既起到架桥作用又起到填充作用,具有较好抗温性,抗温高达200℃以上,刚性颗粒的酸溶率大于98%,酸溶率较高,有利于酸化解堵;木质素纤维是天然木材通过筛选、分裂、化学和高温处理后得到的有机纤维,其处理温度高达250℃,具有较高的抗温能力,微观物理结构呈现出带状弯曲、凹凸不平、多孔交叉的特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分散性和柔韧性,相比常规的纤维材料,木质素纤维具有较好的酸溶性,酸溶率高达39%,有利于后期的酸化解堵;碳酸钙酸溶率高达99%以上,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堵漏剂SQD-98是一种常用随钻堵漏材料,是一种弹性填充粒径,表现出良好的封堵性和抗温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9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