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8254.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8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厉志勤;厉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厉志勤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安区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减震板 从动轮 底板 转动连接 固定槽 震动板 推杆 骨质密度增加 电机 偏心轴 主动轮 电机输出轴端 收纳 皮带连接 直线轴承 上端 插栓 摇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包括上橡胶减震板、底板、震动板和下橡胶减震板组成,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电机、固定槽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位于电机一侧且从动轮为偏心轴制成,所述固定槽位于电机另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主动轮且主动轮与从动轮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偏心轴转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转动连接摇杆,所述底板位于上橡胶减震板内侧,所述上橡胶减震板与震动板固定连接且震动板位于下橡胶减震板内侧,所述上橡胶减震板和下橡胶减震板内侧均固定连接直线轴承,本发明通过固定槽和插栓,能够便于收纳,有效的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操作简单易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质密度增加器,具体为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
背景技术
骨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主要指标,骨质疏松症产生的原因是人体骨质密度降低,骨头结构变薄变脆,造成人无法承受身体重量与外力撞击,产生疼痛和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世界普遍发生的慢性病,发生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例如妇女每年流失1一2%骨质,由于骨质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不易察觉,在发生跌倒骨折或疼痛时才发现,老年人骨质疏松产生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残障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褥疮、心血管疾病等,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带来死亡,是老年人的无形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现已成为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不仅在停经妇女、男性老人中普遍发生,航天员、妇女、运动员、孩童、青年人也经常发生。
但是,在现有的骨质密度增加器中,变压器采用外置,并与骨质密度增加器没有连接位置,在使用完毕后,不便于进行收纳,并且,连接距离受限,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长或者缩短,同时,连接容易产生磨损和噪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质密度增加器,包括上橡胶减震板、底板、震动板和下橡胶减震板组成,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电机、固定槽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位于电机一侧且从动轮为偏心轴制成,所述固定槽位于电机另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主动轮且主动轮与从动轮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偏心轴转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转动连接摇杆,所述底板位于上橡胶减震板内侧,所述上橡胶减震板与震动板固定连接且震动板位于下橡胶减震板内侧,所述上橡胶减震板和下橡胶减震板内侧均固定连接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立柱且立柱与震动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内壁两侧设置有卡孔且卡孔贯通固定槽,所述电机一端固定连接线盒,所述线盒内部设置有收线器,所述收钱器两端通过固定耳与线盒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收线器外壁表面环绕设置有连接线且连接线一端与电机电线连接,所述底板一侧设有变压器且变压器与连接线另一端电线连接,所述变压器上端固定连接插栓,所述插栓两端固定连接弹簧卡珠,所述插栓外壁表面与固定槽内壁表面均粘黏连接橡胶层,所述变压器另一端电线连接插头。
优选的,所述插栓与固定槽为相匹配的插栓与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卡孔与弹簧卡柱为相匹配的卡孔与弹簧卡珠。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高度小于摇杆高度。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通过插栓和固定槽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固定槽和插栓,使用完毕后,手动将插栓对准固定槽后,将插栓插入进固定槽内部,使弹簧卡珠卡入卡孔内部后,将变压器固定在底板上便于收纳,有效的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需要使用时,将弹簧卡珠顶出卡孔内,将变压器取下使用,操作简单易上手,并且,不会影响摇杆正常运转,同时,能够防止变压器受到撞击,增加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厉志勤,未经厉志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8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