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系统、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8113.0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芋川直;冈田纪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H03M1/12;H03M1/10;G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微型计算机 时钟信号 采样数据 检测系统 时钟信号输出 时钟信号输入 校正传感器 模拟信号 数字转换 种检测 采样 读出 校正 输出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系统、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本公开旨在基于来自微型计算机的时钟信号输入来校正传感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所述传感器被配置成能够输出通过对基于时钟信号采样的模拟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所生成的采样数据。所述微型计算机生成时钟信号并且将所述时钟信号输出到所述传感器,并且从所述传感器读出所述采样数据。所述传感器基于所述时钟信号来校正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检测系统、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使用从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且处理所采集的数据的检测系统。已经提出的一个示例是处理由多个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的传感器系统(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15-228172)。
在该系统中,在控制器、执行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中间的数据通信。在该示例中,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端被彼此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端被彼此连接。第一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端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端被彼此连接。第二传感器接收第一传感器信号,并且响应于输入第一传感器信号,串行地输出包括第二同步信号的第二传感器信号和基于第二同步信号的第二传感器数据。因此,在该系统中,从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变为在一个周期中所获得的从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并且这能够通过简单的传感器系统和简单的传感器实现。
发明内容
在前述配置中,然而,虽然当数据从传感器被输出时的定时能够彼此同步,但是当数据被采样时的定时可能不相同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传感器将指示检测的结果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传感器输出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数字转换根据时钟信号来执行,其用作采样定时的参考。因此,为了同步当数据在具有高精确度的多个传感器处被采样时的定时,要求维持在相应传感器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的精确度。然而,传感器中的每个传感器通常不包括具有高精确度的晶体振荡电路等,因为其将导致功耗方面的增加和成本方面的增加。因此,通常使用简单的振荡电路(诸如环形振荡器)。然而,存在频率倾向于波动的简单振荡电路中的问题。
其它问题和新颖特征从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将是明显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其被配置成能够输出通过对基于第一时钟信号采样的模拟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所生成的采样数据;以及微型计算机,其被配置成生成第二时钟信号并且将第二时钟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并且从传感器读出采样数据,其中,传感器基于第二时钟信号来校正第一时钟信号的频率。
根据一个实施例,传感器被配置成能够输出通过对基于第一时钟信号采样的模拟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所生成的采样数据,其中,第一时钟信号的频率基于由微型计算机所生成的第二时钟信号来校正,并且采样数据由微型计算机读出。
根据一个实施例,微型计算机被配置成生成第二时钟信号并且将第二时钟信号输出到传感器,其被配置成输出通过对基于第一时钟信号采样的模拟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所生成的采样数据,微型计算机还被配置成能够从传感器读出采样数据,其中,第一时钟信号的频率基于第二时钟信号由传感器校正。
根据一个实施例,基于来自微型计算机的时钟信号输入校正传感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以上和其它方面、优点和特征从结合附图理解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是更明显的,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基本配置的示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配置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操作定时的示图;
图4是更详细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的配置的示图;
图5是示出频率/电压转换器的配置的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瑞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8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