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06149.5 | 申请日: | 2018-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4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静;徐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27/02;A61P27/10;A23L33/00;A23L33/105;A61K31/015;A61K31/23;A61K35/6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青 |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黄素酯 缓解视疲劳 制备 金银花 黑果枸杞 草决明 石决明 桑叶 蓝莓 胡萝卜素 协同增效作用 保健品领域 毒副作用 食用安全 视物模糊 有效缓解 微囊粉 眼疲劳 原料药 烘干 明目 配伍 眼干 眼涩 中药材 口味 视力 保留 协调 | ||
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以及制剂,涉及保健品领域,其以叶黄素酯作为主要成分,与黑果枸杞、蓝莓、草决明、石决明、桑叶和金银花等具有明目效果的中药材进行定量配伍,使各原料药的有效成分间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由眼疲劳而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等问题。该组合物以及制剂气味、口味俱佳、食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一种上述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黑果枸杞、蓝莓、草决明、石决明、桑叶和金银花分别烘干、粉碎成粉,再与叶黄素酯微囊粉、β‑胡萝卜素进行混合。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能够较好地协调各原料之间的口感差异,并更好地保留原料中的有效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它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眼疲劳主要是由于人们平时对电脑、电视、手机等的长期使用,眼睛眨眼次数减少、造成眼泪液分泌相应减少,同时闪烁屏幕强烈刺激眼睛而引起的。
天然叶黄素酯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它广泛存在于万寿菊花、南瓜、甘蓝、苜蓿等植物体内。叶黄素酯的主要结构由两个六元碳环由一个含十八碳原子的共轭双键的长链相连接而成。在消化过程中,人体可高效地水解叶黄素酯并释放出游离叶黄素,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研究表明,摄入叶黄素酯可提高血液和视网膜黄斑中的叶黄素水平,并且叶黄素酯分解得到的叶黄素的生物利用率要高于游离态叶黄素。
叶黄素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就是保护视网膜,防止紫外线的损伤。目前,全球发现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叶黄素酯摄入人体体内后,在人体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游离态的叶黄素,他们以高浓度沉积于人眼底黄斑中,可作为近紫外蓝光的吸收剂,通过捕获自由基、防止或降低氧化和自由基对视网膜带来的伤害而行使保护功能,可以有效降低AMD的发生率。补充叶黄素还可以促进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可影响细胞表面分子的功能性表达,增强免疫作用。2008年5月26日中国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叶黄素酯作为新资源食品,将叶黄素酯作为功能食品原料开发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及制剂,其能够有效缓解由眼疲劳而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较好保留原料中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
叶黄素酯微囊粉10~20份、黑果枸杞5~10份、蓝莓20~30份、β-胡萝卜素0.1~0.5份、草决明1~3份、石决明2~4份、桑叶1~3份、以及金银花1~3份。
一种上述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叶黄素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黑果枸杞、蓝莓、草决明、石决明、桑叶和金银花分别烘干、粉碎成粉,再与叶黄素酯微囊粉、β-胡萝卜素进行混合。
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制剂,其包括上述组合物,以及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地,辅料包括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山梨糖醇、木糖醇、D-甘露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硬脂酸镁、甜菊糖苷或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6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