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5231.6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芯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锂电池电解液 电解质 溶剂 制备 添加剂 电解液材料 多层石墨烯 添加剂材料 低温环境 磷酸铁锂 电子产品 烧毁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为磷酸铁锂,所述溶剂包括PC和DEC,所述添加剂为多层石墨烯。将新的添加剂材料加入锂电池的电解液材料中,实现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从而使电池在低温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工作,最低可以在‑40℃的环境下工作,避免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增加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电解液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电解液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 Li +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电解液采用锂化合物LiCoO2或LiMn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锂离子电池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60℃,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的冰点在-40℃,容易冻结,冰点以下环境有可能使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因此,本领域人员积极探索,以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材料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使锂离子电池可在低于-2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避免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增加锂离子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将新的添加剂材料加入锂电池的电解液材料中,实现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打通电池电解液低温固化而堵塞的电子和离子通道,增加离子活性的目的,从而使电池在低温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工作,最低可以在-40℃的环境下工作,避免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增加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为磷酸铁锂,所述溶剂包括PC和DEC,所述添加剂为多层石墨烯。
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所述磷酸铁锂为15-25%、所述PC为35-50%、所述DEC为35-50%和所述多层石墨烯为0.5-8%。
所述多层石墨烯由多层片状石墨烯和金刚石组成,所述金刚石位于多层片状石墨烯的相邻的两层之间,所述金刚石与所述的多层片状石墨烯的碳原子一一对应。
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与所述金刚石的重量比为1:4-6。
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为6-8层片状石墨烯,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每层的厚度为0.3-1.0nm, 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相邻两层的层间距为0.1-0.5nm。
所述金刚石为球状碳,且所述球状碳的粒径为0.7-1.6nm。
进一步地说,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与所述金刚石的重量比为1:5。
优选的是,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层数为8层片状石墨烯,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每层的厚度为0.5nm;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相邻两层的层间距为0.3nm。
所述金刚石为球状碳,且所述球状碳的粒径为0.9nm。
进一步地说,所述多层石墨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多层片状石墨烯:用阴极射线在二氧化硅基体表面沉积一层镍金属层,不能为其它基材,所述镍金属层的厚度为200-400nm。
步骤二、在温度950-1150℃的管式炉中通入甲烷、氢气和氨气组成的混合气以及普通石墨粉,并迅速冷却到室温,约100ms内,得到多层片状石墨烯,此处所述多层片状石墨烯的层数为3-12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芯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芯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5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