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4429.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2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林韵鸣;刘晓龙;甘春和;丁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64 | 分类号: | H04N9/64;H04N5/232;G06K9/62;G06T5/5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 |
地址: | 13010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 亮色度 相机 错位 图像 光斑 工作效率 灰尘遮挡 亮度采集 使用寿命 相机视场 暗斑 拆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该方法如下:利用相机在初始位置处对LED显示屏各显示单元亮色度进行第一次采集;然后将相机错位,使得相机视场由灰尘遮挡引起的暗斑在图像中的位置与第一次采集时没有重叠,再对LED显示屏各显示单元亮色度进行第二次采集;针对任一显示单元,将两次的采集值进行比较,将其中较大的采集值作为该显示单元真实的亮色度值。本发明操作简便,采集的图像亮度采集值能够反映图像的亮度真实情况而不受灰尘光斑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够避免拆卸相机,影响相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点阵式显示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点阵式显示屏的亮色度参数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显示屏图像像素采集多数都是用工业光学相机。工业光学相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在相机镜头内出现细小灰尘,遮挡图像,造成采集图像在相机视场内局部出现暗斑区。本来像素采集值应该真实地反映图像的亮色度差异。如果某个亮色度由于灰尘的遮挡采集的亮色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值,这就影响整个图像采集的真实性,因此造成采集失效。
针对上述问题,通常是在专业、无尘的环境中打开相机、清除灰尘。这是一个复杂、专业的过程,经常做这样的操作会严重影响相机的密闭性、会造成更多的相机内部受灰尘污染的机会,严重影响相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真实的LED显示屏亮色度数据而无须打开相机清除灰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如下:利用相机在初始位置处对LED显示屏各显示单元亮色度进行第一次采集;然后将相机错位,使得相机视场由灰尘遮挡引起的暗斑在图像中的位置与第一次采集时没有重叠,再对LED显示屏各显示单元亮色度进行第二次采集;针对任一显示单元,将两次的采集值进行比较,将其中较大的采集值作为该显示单元真实的亮色度值。
所述的显示单元可以为单个像素,也可以为多个像素组成的显示区域。
进一步,可以将相机进行平移错位或者旋转错位后,再进行第二次采集。
进一步,还可以同时将相机进行平移错位和旋转错位后,再进行第二次采集。
更进一步,每一次采集过程中可以采集多遍显示屏各显示单元的亮色度值并进行数字滤波,最后处理成一次采集的结果,消除噪声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错位二次采集的方法,使相机内由于灰尘遮挡出现的暗斑在两次图像采集中处于不同的位置。由于被遮挡的部分的亮度采集值必然低于正常采集值,所以同一显示单元两次采集值的大者才真实反映该显示单元的实际亮度。在处理采集图像时把整个图像的任何显示单元的两次采集值进行比较、两次采集值的大者作为该显示单元的实际采集值。这样合并成的一幅图像亮度采集值真实地反映了图像的亮度真实情况、不再受灰尘光斑影响。这就相当于清除了相机镜头内的灰尘。从而不必经常在专业的超净环境下打开相机、清除灰尘;该方法操作简便,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够避免拆卸相机,影响相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用相机采集显示屏各像素亮色度值示意图。
图2是相机采集的图像及暗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实施例1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两次采集暗斑在图像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LED显示屏亮色度错位二次采集方法实施例2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两次采暗斑在图像中的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4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