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及组培苗一次性成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2968.2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9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石云平;许娟;苏祖祥;李小泉;林茜;桂杰;胡一风;胡一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及 组培苗 一次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及组培苗一次性成苗的方法,在白及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均在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上完成,只需配制一次培养基,在培养瓶苗中依次加入增殖诱导剂和生根结鳞茎诱导剂,就可将白及从种子到生根结鳞茎组培苗一次性完成,可出瓶炼苗。在增殖倍数不减少情况下,组培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与常规组培快繁技术相比只需配制一次培养基,增殖和生根环节无需再配制培养基和进行转接,节约了2次以上培养基的成本,节省了大量转瓶接种的时间,简化组培程序,可大大降低白及组培苗生产成本,节约成本一半以上。而且本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优质种苗,为白及优质低价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培苗,具体是一种白及组培苗一次性成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
白及原产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安徽和四川等省,野生于荫蔽草丛、林下潮湿地或岩石缝中,产量低。长期以来,白及药用原料以野生为主。随着其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需求与日俱增。白及野生资源遭到长期掠夺式地采挖、再加上其自身繁殖能力差以及天然生境不断恶化,白及野生蕴藏量大幅减少,分布范围逐年缩小,濒临灭绝边缘,目前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应用于白及种苗繁育中,大量组培苗正逐渐代替分株繁殖苗。但由于白及等兰科植物培养周期长,每个环节的培养时间为2个月左右,培养室中花费在光照和空调等费用也不少;多次更换培养基需要的费用、洗瓶费用和接种人工费用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导致了白及组培苗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白及组培苗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及组培苗一次性成苗的方法,在白及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均在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上完成,也就是说只需配制一次培养基就可让白及从种子到生根结鳞茎阶段完成组培苗生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及组培苗一次性成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清洗干净的白及蒴果用0.2%升汞进行灭菌处理10 min,用无菌水清洗3次,用无菌纸吸干表面水滴,用手术刀把蒴果切开,将少量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瓶里的MS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的瓶盖盖好,放到培养室中培养,7~12d时,种子开始膨大变绿,15~25d时,种子开始萌发出小芽,60d时,长成高为1~3cm的小芽,有部分小芽长有根;
(2)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1)中长有小芽的培养瓶的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打开培养瓶的瓶盖,将灭菌过的增殖诱导剂加入培养瓶中,每瓶加入5~10ml,培养瓶放到培养室中培养,培养45~55d,原小芽上长出3~6个新的小芽,形成丛生芽;
所述增殖诱导剂由营养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单位为mg/L)两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2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