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和充电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2445.8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充电 方法 装置 线缆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和充电线缆,能够提高充电的安全性,该方法在充电线缆中执行,电源适配器通过该充电线缆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方法包括:确定充电接口的温度,其中,该充电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接口:该电源适配器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电子设备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根据该充电接口的温度,控制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和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都配置有能够充电的电池,从而能够通过电源适配器对该电池进行充电。
在充电时,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转换为规定电压的直流电并传输至电子设备。并且,在电源适配器和电子设备中通常设有电子接口,并能够通过该电子接口与充电线缆电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该充电线缆进行充电。
但是,上述电子接口之间依靠金属制接触片的接触完成电连接,当充电电流流过时,接触片因其电阻的热效应而发热,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过大时可能导致电子接口的温度过高而损坏器件甚至发生爆炸等情况,严重影响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和充电线缆,能够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充电的方法,在充电线缆中执行,电源适配器通过该充电线缆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方法包括:确定充电接口的温度,其中,该充电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接口:该电源适配器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电子设备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其中,当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所述充电线缆的用于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的接口或所述充电线缆的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时,所述确定充电接口的温度包括:通过设置在充电线缆的接口中的第一测温元件,确定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根据该充电接口的温度,控制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充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充电的装置,配置在充电线缆中,电源适配器通过该充电线缆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充电接口的温度,其中,该充电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接口:该电源适配器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充电线缆的用于与该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电子设备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当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所述充电线缆的用于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的接口或所述充电线缆的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设置在充电线缆的接口中的第一测温元件,确定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该充电接口的温度,控制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充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线缆,包括:第一接口,用于与该电源适配器进行电连接;和/或第二接口,用于与该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的接口;处理器,用于确定充电接口的温度,并根据该充电接口的温度,控制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充电,其中,该充电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接口:该电源适配器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该第一接口、该第二接口、该电子设备的用于与该充电线缆进行电连接的接口;当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设置在充电线缆的接口中的第一测温元件,确定所述充电接口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充电的方法、装置和电源适配器,可以监测充电接口的温度,并基于该充电接口的温度对充电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支持当充电接口的温度超过安全温度时,通过调整充电电流或电压甚至切断充电电路来保护元器件,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2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