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9121.3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喜兰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E02F3/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深水施工 下沉装置 排泥 吊钩 拉取装置 施工成本 支撑装置 抽泥泵 固定环 拉绳 泥斗 桥梁 吸力 工作运行 桥梁施工 输泥软管 吸泥装置 固定块 连接管 输出端 挂接 机头 淤泥 抽出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在采用的抓泥斗局限性较大和施工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包括基坑、支撑装置和抽泥泵,所述支撑装置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取装置,所述拉取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的底部挂接有位于基坑内部的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发明抽泥泵工作运行产生的吸力通过输泥软管、连接管、吸泥机头和吸泥装置将基坑中的淤泥抽出,达到吸泥的效果,解决了现在采用的抓泥斗局限性较大和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桥梁深水基础施工中,抓泥斗是目前国内较普遍使用的一种采泥工具,但是抓泥斗需要装在履带吊机或浮吊大臂上,需要增加履带吊机或浮吊,会增加多余的费用开支,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且抓泥斗施工所需空间较大,受基坑内钢护筒和围堰内支撑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施工。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具备便于吸泥的优点,解决了现在采用的抓泥斗局限性较大和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桥梁深水施工用排泥下沉装置,包括基坑、支撑装置和抽泥泵,所述支撑装置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取装置,所述拉取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的底部挂接有位于基坑内部的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吸泥机头的顶部,所述吸泥机头顶部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泥软管,所述输泥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在抽泥泵吸泥端,所述抽泥泵排泥端固定连通有排泥管,所述吸泥机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吸泥装置,所述吸泥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座,所述基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基座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基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和前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顶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拉取装置包括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框一侧的顶部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框另一侧的顶部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并与第二轴承过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表面固定缠绕有吊绳,所述吊绳的一端经过滚轮并固定连接在吊钩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吸泥装置包括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套接在吸泥机头的底部,所述固定盘与吸泥机头固定连通,所述固定盘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法兰片,所述第一法兰片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数量和重量为八个,且八个吸泥管等距离的分布在固定盘的外侧,所述吸泥管远离第一法兰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片,所述第二法兰片的内部插接有堵头,所述吸泥管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泥罩,所述吸泥罩的底部开设有吸泥孔。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放置壳,所述放置壳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固定盘的底部,所述放置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放置壳底部的中部镶嵌有填料密封块,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底部穿过填料密封块并延伸至放置壳的底部,所述放置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弹簧,所述稳定弹簧远离放置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侧与第二驱动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喜兰,未经杨喜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9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市政建筑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