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虎龙杂交斑池塘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8747.2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有;刘晓春;蔡有森;蔡四川;蔡建顺;蔡惠明;蔡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4;A23K50/80;A23K10/2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活率 生长率 杂交 池塘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虎龙杂交斑的池塘育苗方法,包括育苗池塘的选取、水质调控、布苗、光照调整、饵料投喂等步骤。本发明采用了独特的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使用合适的生物饵料和配比以及精确的投喂时序,达到培苗的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目的。采用本发明育苗方法,育苗30天后,虎龙杂交斑的存活率高达99.93%,肥满度高达5.45g/cm3,粗蛋白含量高达50.13%,粗脂肪含量高达50.13%,与对比例的存活率75.82%‑81.88%,肥满度2.90‑3.52g/cm3,粗蛋白含量42.49%‑45.90%,粗脂肪含量6.52%‑7.63%相比,本发明中虎龙杂交斑的存活率、肥满度、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虎龙杂交斑新品种的池塘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虎龙杂交斑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雌体为母本、鞍带石斑鱼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作为母本的棕点石斑鱼人工繁殖难度小,育苗存活率高,但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导致养殖效益不理想。作为父本的鞍带石斑鱼是石斑鱼家族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但亲鱼培育和苗种繁育难度大,育苗成活率非常低。龙虎杂交斑集父本和母本的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存活率高;三是肉质佳,市场认可度高、潜力大。但是就现有技术而言,不同的育苗方法往往存在存活率、生长速度上的较大差异,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最优育苗方案,育苗结果参差不齐。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提高存活率、生长速度快的虎龙杂交斑的池塘育苗方法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虎龙杂交斑的池塘育苗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虎龙杂交斑池塘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池塘的选取;选取面积为2-3亩、水深1-2.5m的池塘作为育苗池塘。
2)水质调控:初孵仔鱼放入池塘前,先向池中加入0.01-0.02mg/L的复合菌,5-15d之间每隔一日添加0.01-0.03mg/L的复合菌+0.02-0.05mg/L的裂壶藻液,16-24d每日添加0.01-0.03mg/L的复合菌+0.01-0.015mg/L的微拟球藻+1-3μg/L牛磺酸+1-2μg/L柠檬酸,25-30d每日添加0.01-0.03mg/L的复合菌+0.05-0.1mg/L的小球藻+1-2μg/L水杨酸,在第25d加入0.1-0.3μg/L氯化铝铁;30d后停用;调控pH值、水温、盐度和溶氧量;育苗6-10d每日更换清洁海水10%,育苗11-15d每日更换海水20-30%,育苗16-24d每日更换海水42-45%,育苗25-30d每日更换海水80-85%;
3)布苗;
4)光照调整:育苗期间池塘表面光照要求5000-8000lx;
5)投喂:
a、仔鱼3日龄至5日龄投喂SS型轮虫,每日8:00-8:30之间投喂一次;
b、仔鱼6日龄至15日龄投喂L型轮虫,每日8:00-8:30之间投喂一次;
c、16日龄至24日龄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每日8:00-8:30之间投喂一次;
d、25日龄至30日龄投喂枝角类和桡足类;每天投喂2-3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为:选取面积为2-3亩、水深1.5-2.5m的池塘作为育苗池塘,在距育苗池塘边缘1.5-2m处设置一圈充气石,相邻充气石的间距为2-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8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