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收缩膜用水性凹版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8315.1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媛;余佩玉;周艳;范道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唐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6 | 分类号: | C09D11/106;C09D11/03;C08F283/04;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缩 水性 凹版印刷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收缩膜用水性凹版印刷油墨,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酰胺丙烯酸酯树脂35~45%、水性色浆30~50%、甘脲类交联剂0.5~3%、助剂0.5~3%、保湿剂1~3%、助溶剂10~20%、余量去离子水。本发明采用聚酰胺丙烯酸酯树脂作为连接料,兼具聚酰胺的强附着力、高硬度以及丙烯酸酯的良好耐水性和力学性能;通过低温交联单体和甘脲类交联剂进行二次交联,保证墨膜收缩性的同时提供附着力,并通过引入长碳链提高墨膜疏水性。本发明所制备水性凹版印刷油无毒无味,绿色环保,附着力强,耐摩擦,耐水蒸气,热收缩过程中不脱落,适用于PE、PP、PET等包装薄膜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收缩膜用水性凹版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收缩膜,又称缠绕膜,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被拉伸定向,使用过程中受热收缩的热塑性塑料薄膜。收缩膜主要用于货物的集中包装,通过对货物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并起到防水作用。被广泛使用在外贸出口、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物、医药等行业。
一般来说,收缩膜印刷油墨后,需经过加热烘干,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收缩膜收缩,不仅影响套印精度,还会影响后期货物包装的抱紧力;收缩膜缠绕包裹货物后,于高温水蒸气下加热收缩,稳固货物。目前,水性凹版油墨对高温水蒸气的耐性差,蒸汽加热收缩过程中容易导致油墨变形、脱落。因此,热收缩膜的印刷,既要求印刷油墨经低温干燥后具有良好附着力,又要求其对高温水蒸气具有良好耐性;另外,印刷热收缩膜时,需要相应的油墨具有一定收缩率,一般为10~70%。
聚酰胺树脂在聚乙烯等基材上的粘附性优异,其配制的油墨具有光泽高、色彩艳丽、粘附力强、流平性佳、耐摩擦等特点。国内生产使用的聚酰胺为苯溶性或醇溶性聚酰胺,VOC含量高。目前研究的水性聚酰胺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制备:①合成带羟基的聚酰胺,通过与酸酐反应引入羧基,经中和成盐获得水溶性;②利用醇溶性聚酰胺中的不饱和双键与含羧基的烯类单体反应,树脂经胺化后合成水性聚酰胺树脂;③使用聚氧烷基二胺等取代部分二元胺,在聚酰胺中引入非离子型亲水基团,使其在水中可自乳化。上述前两种方法的合成步骤复杂,而方法三合成树脂的刚性和稳定性较差。
高酸值聚酰胺树脂的分子量与酸值成反比,当聚酰胺的酸值达50~100时,聚酰胺的分子量比传统的醇溶性聚酰胺低很多,导致树脂变软、成膜的耐水性、物性差,粘着性也低;低酸值聚酰胺的成膜性与溶剂型相近,但溶解性差。可通过与其他树脂接枝解决上述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收缩膜用水性凹版印刷油墨。该水性凹版印刷油墨无毒无味,绿色环保,附着力强,耐摩擦,耐水蒸气,热收缩过程中不脱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热收缩膜用水性凹版印刷油墨,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酰胺丙烯酸酯树脂35~45%,水性色浆30~50%,甘脲类交联剂0.5~3%,助剂0.5~3%,保湿剂1~3%,助溶剂10~20%,余量去离子水。
所述聚酰胺丙烯酸酯树脂由质量比为3:7~6:4的聚酰胺与乙烯基单体制备而成。所述聚酰胺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二聚酸13~54%、马来松香酸36~75%、二元胺10~27%、催化剂4-23%反应制备得到。 本发明采用具有三个羧基官能团的马来松香酸,在聚酰胺中引入过量羧基,经碱中和形成阴离子型树脂,从而溶解分散于水中。二聚酸的引入使合成的聚酰胺分子链带有双键,可与乙烯基单体反应接枝,并通过亲水的羧酸盐基团将乙烯基单体聚合物稳定地分散于水中,起到保护胶作用,无需使用乳化剂。聚酰胺与乙烯基单体的质量比低于3:7时,因亲水羧酸盐基团少,会导致水性树脂稳定性差,甚至在合成过程中出现凝胶沉淀;而聚酰胺与乙烯基单体的质量比高于6:4时,因亲水羧酸盐基团过多,影响墨膜耐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唐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唐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8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性塑料里印油墨与水性塑料表印油墨
- 下一篇:一种用于聚丙烯塑料的印刷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