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仿真器协同的仿真方法、仿真主控平台和仿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8282.0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4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圆;李金元;潘艳;温家良;孙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器 协同 仿真步长 仿真主控平台 仿真系统 验证 插入信号 动态预测 仿真技术 仿真计算 仿真数据 预测仿真 总线 发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仿真器协同的仿真方法、仿真主控平台和仿真系统,包括:确定协同仿真步长;预测仿真步长比协同仿真步长长的仿真器的仿真数值,作为仿真器在协同仿真步长对应时间的仿真数值;各仿真器将自身的仿真数值发送给其他仿真器,并接收其他仿真器发送的各仿真器对应的仿真数值,每个仿真器根据所有仿真器的仿真数值,进行协同仿真计算。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协同仿真技术,能够针对相同或不同仿真器的不同步长,采取协同仿真步长,以实现协同验证的效率最优;在仿真器需要而协同仿真数据总线无法提供数据的时刻,动态预测并插入信号数据值,有效提高协同验证效率,确保协同验证协同的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多仿真器协同的仿真方法、仿真主控平台和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是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向着多端化、网络化及更高电压更大容量方向发展,输送电压和功率将达到500kV/3000MW,迫切需要研制更高电压更大容量的柔性直流换流阀和高压直流断路器,其中柔性直流换流阀电流达到3000A,高压直流断路器要求分断电流达到18000A甚至更高。
装备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是电力电子器件,且不同装备对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呈差异化趋势发展,如柔性直流换流阀需要低通态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器件,以大幅降低换流阀的损耗;高压直流断路器需要高关断能力的IGBT器件,以提高断路器的电流分断水平。伴随不同类型柔性直流装备的出现,其对所用的器件出现了定制化需求,而现有的IGBT器件基本上均没有根据的不同种类柔性直流装备进行定制化开发,极大降低了装备的运行性能,因此需要紧密结合柔性直流换流阀的对于低通态损耗、直流断路器的高关断能力的技术需求分别开发低通态压降和高关断能力两种类型的IGBT器件,原有的器件和装置相对割裂的研究方法已不适用,需要开发出创新的研究方法实现从器件到装置的协同创新。
大功率IGBT器件研制涉及功率半导体物理、电路、电磁场、热、机械应力、材料等不同方向,传统相互割裂的仿真手段已不能满足未来更高电压、更大容量定制化器件研制需求。
在多软件协同仿真时,需要对各个软件仿真进行统一协同控制,各个仿真器通协同仿真主控平台之间都是按照固定的步长进行交换数据,但由于各仿真器求解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系统运行周期的不同,各个仿真器的协同步长会有很大差异,例如电气类的步长通常比较短,为微秒至毫秒级,而热场类的步长比较长,为秒至分钟乃至小时级,这种同步步长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协同仿真效率的降低,同时也造成了协同仿真系统出现收敛性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验证结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难以进行步长不同的多仿真器协同仿真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多仿真器协同的仿真方法、仿真主控平台和仿真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多仿真器协同仿真步长确定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
根据各仿真器的信号类型确定具有耦合性的仿真器;
根据具有耦合性的仿真器的最小仿真步长,确定协同仿真步长。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具有耦合性的仿真器的最小仿真步长,确定协同仿真步长,包括:
若所有具有耦合性的仿真器的信号类型均相同,则直接选择所有仿真器中的最小仿真步长作为协同仿真步长;
否则,先将具有相同信号类型的仿真器进行分组,并以每组组内的最小仿真步长作为组内通信步长;各组之间选择最小的组内通信步长作为协同仿真步长。
一种基于协同仿真步长的多仿真器协同的仿真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采用多仿真器协同仿真步长确定方法确定协同仿真步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8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