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8231.8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宁方波;宋朝阳;王桦;谭杰;王强;邵方源;高伟;韩博;陈红蕾;叶玉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12 | 分类号: | E21D5/12;E21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朱亚琦;朱永飞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壁表面 成型结构 竖向凹槽 模板框架 外壁模板 外壁 浆液扩散 外壁环向 环向 混凝土浇筑过程 方向设置 环向设置 一次成型 槽口宽 槽深 竖直 预留 | ||
1.一种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框架(1)、用于在外壁表面形成环向凹槽(16)的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和用于在外壁表面形成竖向凹槽(17)的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沿环向设置在模板框架(1)上,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模板框架(1)上;所述环向凹槽(16)和所述竖向凹槽(17)的槽口宽均为15-20mm、槽深均为20-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架(1)为整体式模板框架或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具有环向凹槽成型部,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具有竖向凹槽成型部;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为竖向连续结构并将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分割成环向间断结构,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夹紧在环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间断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并且环向相邻的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之间的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为连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架(1)为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所述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单元组成;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具有环向凹槽成型部,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具有竖向凹槽成型部;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为环向连续结构并将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分割成竖向间断结构;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穿过并夹紧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间断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之间的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为连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架(1)为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所述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单元组成;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在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上的数量小于或等于三个,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在分体拼装式模板框架上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数量为二到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在外壁表面形成浆液扩散凹槽的外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环向凹槽成型结构(2)和所述外壁竖向凹槽成型结构(3)均包括异形胶条(4)、膨胀胶管(5)、凹面胶块(6)、定位螺栓(7)和侧壁支撑(8);所述异形胶条(4)的一端为环向凹槽成型部或竖向凹槽成型部,所述异形胶条(4)的另一端与所述膨胀胶管(5)的一侧接触,所述膨胀胶管(5)的另一侧与所述凹面胶块(6)的凹面接触;所述凹面胶块(6)通过所述定位螺栓(7)固定加紧在所述侧壁支撑结构(8)的成型部件容纳腔内,所述异形胶条(4)、所述膨胀胶管(5)和所述凹面胶块(6)也位于所述成型部件容纳腔内;所述环向凹槽成型部和所述竖向凹槽成型部伸出所述成型部件容纳腔并且通过模板槽缝坡口(9)贯穿所述模板框架(1)的模板壁;所述异形胶条(4)、所述膨胀胶管(5)、所述凹面胶块(6)和所述侧壁支撑(8)四者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均填充有黄油;所述侧壁支撑(8)包括第一侧壁支撑部和第二侧壁支撑部,所述第一侧壁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壁支撑部均为“凹”字形结构,“凹”字形结构的凹口相背,所述第一侧壁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壁支撑部通过所述定位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侧壁支撑部之间构成所述成型部件容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82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