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钥分发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97498.5 | 申请日: | 2018-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9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张耀辉;殷志珍;宋贺伦;刘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44304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伟峰;武岑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晶格 终端 辅助数据 公开信道 混沌输出 密钥分发 噪声源 混沌 模数转换 数字形式 终端设备 终端下载 下载 素描 安全 驱动 保存 发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钥分发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从公开信道中下载公开噪声源PNS,保存得到本地噪声源LNSA;所述第一终端利用LNSA驱动超晶格混沌器件,得到超晶格混沌输出信号COA;所述第一终端对COA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DCOA;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DCOA经过安全素描处理,产生辅助数据HA,并发布至所述公开信道,得到公开辅助数据PH以供第二终端下载。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由此,能够利用超晶格混沌器件完成高速、便捷、安全的密钥分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钥分发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的根本性要求,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移动办公、云计算等业务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为了保护关键业务数据,现代通信系统都不同程度使用了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最早出现,也是用得最多的加密技术。具体的对称加密算法有很多种,每种都各有特色,但都具备对称加密的核心特征,即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钥是相同的。这就带来了对称加密技术的一个根本性缺点,即用于加密和解密的密钥需要分发,即需要将加密者使用的密钥也分发给解密者。在密钥分发的过程中,就存在安全隐患,有被攻击者获取密钥的可能。
以上对称加密的缺陷,导致出现了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使用了一对密钥,即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其中,私钥只能由解密者保存,不可公开,而公钥则可以公开发表。任何想要给解密者发送信息的加密者都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该公钥,并用公钥加密信息,解密者凭借私钥就可以解密所述加密信息。然而,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计算量非常大,因此只适合用来加密非常小的数据,对于大量的数据,还是需要使用对称加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密钥分发方法及终端设备,以提高对称加密的安全性和对称加密秘钥分发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钥分发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终端从公开信道中下载公开噪声源PNS,保存得到本地噪声源LNSA;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本地噪声源LNSA驱动超晶格混沌器件,得到超晶格混沌输出信号COA;
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超晶格混沌输出信号COA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DCOA;
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DCOA进行安全素描处理,产生辅助数据HA;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辅助数据HA发布至所述公开信道,得到公开辅助数据PH,其中HA=PH。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密钥分发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第二终端从公开信道中下载公开噪声源PNS,保存得到本地噪声源LNSB;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本地噪声源LNSB驱动超晶格混沌器件,得到超晶格混沌输出信号COB;
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超晶格混沌输出信号COB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DCOB;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公开信道中下载第一终端发送的公开辅助数据PH,保存得到本地的辅助数据HB,且HB=PH;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DCOB和辅助数据HB对所述第一终端中的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DCOA进行数据重建,得到重建的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RDCOA;及
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重建的数字形式的混沌输出信号RDCOA,生成用于对接收自所述第一终端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的随机密钥K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7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