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卷取穿带的压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5877.0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会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熊万里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取 溜槽 下导板 带钢 卷取机 穿带 前夹 带钢头部 喷吹机构 压带 带钢表面划伤 高速运行 薄带钢 气压带 入口处 折叠 气压 磨损 送入 上游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卷取穿带的压带方法,应用于卷取机上,其中,卷取机上游设置有卷取前夹送辊,卷取机的入口处设置有上溜槽及下导板结构,带钢经卷取前夹送辊后由上溜槽与下导板结构之间的空间进入卷取机,在穿带时,当带钢进入上溜槽与下导板结构之间的空间后,通过喷吹机构由带钢上方向带钢头部吹气压带,阻止带钢与上溜槽相撞。本发明有利于当高速运行的薄带钢头部通过卷取前夹送辊送入到上溜槽和下导板形成的空间时,通过喷吹机构吹气压住带钢头部,防止头部与上溜槽相撞,产生头部“飞钢弯曲”,造成卷取折叠事故,也有利于减少卷取机上溜槽磨损和带钢表面划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卷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卷取穿带的压带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热轧无头轧制技术不断发展,出现CSP,ESP产线,可生产0.8mm厚的带钢,但易出现产品成型性和表面质量问题。而在传统的常规热轧产线上实现无头轧制,在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更具优势,但也带来常规热轧产线设备的挑战,其中高速切分卷取技术便是其一。
热轧带钢常用地下卷取机进行卷取,常规的热轧带钢产线,采用单块轧制模式,且钢卷与钢卷之间存在20s的间隔时间,因此卷取机前夹送辊辊缝调整、卷取机入口活门开闭等设备动作都可在间隔时间内完成,顺利实现卷取机切换,穿带事故较少。而无头轧制模式,卷取机结构发生变化,当前一卷带钢接近尾部时,通过待卷取的卷取机前的下夹送辊提前横移,上夹送辊提前压下等一系列措施,使被高速飞剪切分的后一卷带钢头部进入待卷取的卷取机。对于薄规格(<1.0mm)带钢,其卷取穿带速度最快可达20m/s,当带钢头部通过夹送辊后,在还未进入卷筒前,处于无张力状态,易造成带钢头部与卷取机上部溜槽相撞,产生头部“飞钢弯曲”,造成卷取机上溜槽磨损和带钢表面划伤,也容易造成卷取折叠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卷取穿带的压带方法,以抑制高速卷取穿带时带钢头部与上部导板相撞易造成的弯曲折叠现象,保证顺利穿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卷取穿带的压带方法,应用于卷取机上,其中,卷取机上游设置有卷取前夹送辊,卷取机的入口处设置有上溜槽及下导板结构,带钢经卷取前夹送辊后由上溜槽与下导板结构之间的空间进入卷取机,在穿带时,当带钢进入上溜槽与下导板结构之间的空间后,通过喷吹机构由带钢上方向带钢头部吹气压带,阻止带钢与上溜槽相撞。
采用上述结构,当高速运行的薄带钢头部通过卷取前夹送辊送入到上溜槽和下导板形成的空间时,通过喷吹机构吹气压住带钢头部,防止头部与上溜槽相撞,产生头部“飞钢弯曲”,造成卷取折叠事故,也有利于减少卷取机上溜槽磨损和带钢表面划伤。
进一步,仅在穿带时对带钢头部吹气压带,穿带结束后停止吹气。
进一步,所述喷吹机构供气压力大于等于0.6MPa,且喷吹机构在带钢头部到达之前开启至稳定状态。
进一步,所述喷吹机构为安装在上溜槽上的喷嘴,所述喷嘴沿带钢行进方向设置为至少1排,在穿带时通过喷嘴对带钢头部进行吹气压带。
进一步,所述喷嘴出口轴线与带钢行进方向呈锐角。
进一步,所述喷嘴出口轴线与带钢行进方向的夹角为30-60度。
进一步,每排所述喷嘴沿带钢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仅在穿带时对带钢头部吹气压带,穿带结束后停止吹气。
进一步,所有喷嘴的最下沿不超出所述卷取机上溜槽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上溜槽上对应于喷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喷嘴置于安装孔内,并与压力气源连通。
进一步,所述喷嘴设置在上溜槽的中部或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5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