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5629.6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昱;李文强;蒋康;赵爱静;贺高红;焉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136/08 | 分类号: | C08F136/08;C08F136/06;C08F136/04;C08F4/52;C07F7/10;C07F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胺 噁唑啉 稀土 金属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结构式如下:
其中,Ln 是稀土金属,为钪、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或镥;
R1是噁唑啉杂环上与氮相邻碳上的取代基,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烷氧基、苯基或苄基;
R2是苯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烷氧基、苯基、苄基、氨基、硝基或腈基;
R3是与稀土金属直接相连的基团,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苯基、苄基、三甲基硅亚甲基、烷氧基、环戊二烯基、茚基、芴基或卤素离子;其中,卤素离子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或碘离子;
R4是与稀土金属直接相连的辅助配体,为四氢呋喃、苯甲醚、二甲醚、乙醚、四氢吡喃、吗啉或三乙胺。
2.一种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制备邻溴苯-噁唑啉
将邻溴苯甲酸溶于0.1M~0.5M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二氯亚砜形成混合液,邻溴苯甲酸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为1:1~2,混合液加热回流1~6h;反应完成后,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和二氯亚砜,得到产物A,用0.1M~0.5M二氯甲烷溶解产物A;在冰水浴中,0.1M~0.5M二氯甲烷溶解的产物A添加到2-氨基-2-甲基-1-丙醇的0.01M-0.1M二氯甲烷溶液中,产物A与2-氨基-2-甲基-1-丙醇的摩尔比为10~20:1,逐渐加热升至室温并搅拌1~6h,过滤;滤液用1M~3M稀盐酸洗涤,干燥,过滤,旋去二氯甲烷,得到产物B;在冰水浴中,用二氯亚砜溶解产物B,产物B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为1:10~20,逐渐加热升至室温并搅拌12~36h,过滤;再用0.1M~0.5M二氯甲烷溶解,干燥,过滤,除去溶剂后,得到邻溴苯-噁唑啉;
(2)制备苯胺-噁唑啉配体
氮气保护条件下,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邻溴苯-噁唑啉溶于0.01M~0.25M甲苯中,加入苯胺、醋酸钯、rac-BINAP和叔丁醇钠,邻溴苯-噁唑啉、苯胺、醋酸钯、rac-BINAP和叔丁醇钠的摩尔比为1:(1.0~1.5):(1.0~1.5):(1.0~1.5):(1.0~1.4),加热回流24~48h,过滤、洗涤、浓缩、分离,得到苯胺-噁唑啉配体;
(3)制备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
氮气保护和-25~-15℃温度条件下,将烷基稀土金属化合物和苯胺-噁唑啉配体在0.01M~0.07M正己烷溶液中混合,反应30~180分钟,过滤,减压除去溶剂,重结晶,得到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其中,苯胺-噁唑啉配体与烷基稀土金属化合物中金属的摩尔比为1:1~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烷基铝试剂和有机硼盐组成催化体系,用于催化共轭二烯的聚合反应;其中,烷基铝试剂、有机硼盐与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00):(1~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反应的步骤如下:
氮气保护下,依次加入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有机硼盐、良溶剂、烷基铝试剂和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A与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为5~5000:1,烷基铝试剂、有机硼盐与苯胺-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00):(1~10):1,搅拌反应1 min~24 h;加入链终止剂,使反应中止;将反应液用无水乙醇、石油醚或正己烷进行沉降,析出固体聚合物,将所得固体聚合物在20~70℃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至恒重,得到聚合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硼盐为三(五氟苯)硼烷、苯基-二甲基氨基-四苯基硼盐、苯基-二甲基氨基-四(五氟苯)硼盐、三苯基(甲基)-四(五氟苯)硼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56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