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4990.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彩根;徐来;孙琳;张涌;吴嘉宝;刘中华;陈维燕;丁建峰;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A62B1/18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装置 卷线筒 自动复位 保险带 高楼救生器 钢丝绳 变压 储能 变速 钢丝绳卷 一端连接 产业化 缓降 预设 救生 气压 加压 转动 落地 救援 脱离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包括卷线筒、钢丝绳、保险带和蓄能装置,所述钢丝绳卷绕在所述卷线筒上,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带,所述卷线筒与所述蓄能装置相连。通过卷线筒转动,并带动蓄能装置工作,此时蓄能装置进行蓄气加压,直至蓄能装置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在此过程中,卷线筒的转速由快及慢变速缓降。本发明不仅能够使得救生人员既快速脱离险境,又确保落地安全,还具有自动复位,结构简洁,可实现多批次救援,容易实现产业化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家居基本形态。高层建筑出现火警时人们求生无助和逃生惨状时有耳闻。目前已经出现的救生装置基本都是单向缓降,只能供一人或一组人逃生。而且往往体积庞大,不适合单户住宅配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复位,实现多批次救援的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包括卷线筒、钢丝绳、保险带和蓄能装置,所述钢丝绳卷绕在所述卷线筒上,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带,所述卷线筒与所述蓄能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装置包括气泵和储能气罐,所述气泵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上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气泵轴和双向叶轮,所述气泵轴的一端与所述双向叶轮相连,另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所述变速机构相连,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双向叶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储能气罐通过气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储能气罐均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两端均设有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卷线筒包括主轴和套设于所述主轴上的辊筒,所述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变速机构相连,所述辊筒的相对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所述辊筒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卷线筒和所述蓄能装置之间还设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通过变速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一端和所述气泵轴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齿轮套设置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套设于所述气泵轴上,所述气泵轴与所述主轴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一种双向变压储能自动复位高楼救生器还包括机架,所述卷线筒、所述变速机构和所述蓄能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4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降装置
- 下一篇: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