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93934.1 | 申请日: | 2018-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竹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中央控制器 加热装置 人形模型 检测 恒温室 衣物 保温能力 保暖 室内 智能化 装设 保温 填补 衣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预先搭建一检测平台,该检测平台包括人形模型、N个加热装置、N个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以及恒温室,所述人形模型上均匀装设所述N个加热装置和所述N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人形模型放于恒温室内;所述恒温室可将当前恒温室内的温度发送给中央控制器。本发明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对衣服进行温度保暖的检测,从而方便买家对衣物保暖能力的判断,以方便知晓衣物能不能达到自己对衣物保温的期待,填补本领域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为检测加工生产出的衣物的保暖效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衣服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遮体,第二个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暖。买家在购买衣服的时候,通常是在商场里购买,而商场中的环境温度通常与室外温度不同。比如,在冬天,室外温度为零下,但是在商场内因为开启了空调,室内大概为二十多度,买家在购买衣服的时候,会因为室内温度而产生错误的判断,例如穿上衣服,以为很保暖,能够抵御寒冷,实际却无法达到买家的心理期望。
当然,衣服生产商也希望能够在衣服出厂前就能表明衣服的保温能力,从而方便买家知晓自己需要购买的衣服的保温能力。
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是本发明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衣服保温能力测试的方法,从而提供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预先搭建一检测平台,该检测平台包括人形模型、N个加热装置、N个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以及恒温室,所述人形模型上均匀装设所述N个加热装置和所述N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人形模型放于恒温室内;所述恒温室可将当前恒温室内的温度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不断产生热量,均匀分布在人形模型上的N个加热装置可以均加热人形模型表面;且设置在30摄氏度环境下,加热装置能够维持人形模型表面在36摄氏度定义为一基本标准1;所述N个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人形模型表面,且检测人形模型N个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给中央控制器;给人形模型穿上不同的衣服,在加热装置被设置为基本标准1的条件下,中央控制器通过收集N个温度传感器的信息以及恒温室内的温度信息来判定当前的衣服的保暖等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可模拟人体热量产生的速度;将常人的体表温度产生速度分为1到10十个等级;以常人进食1小时后剧烈运动时所产生热量的速度记为等级10,以常人进食8小时后安静躺卧状态下所产生热量的速度记为等级1,以常人进食3小时后行走状态下所产生热量的速度记为等级5;所述加热装置可从1至10调解其热量产生的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级别1速度下的保温等级为等级1,该等级1的温度范围为30℃~32℃;所述级别5速度下的保温等级为等级5,该等级5的温度范围为38℃~40℃;所述级别10速度下的保温等级为等级5,该等级5的温度范围为48℃~5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检测到的保暖等级标记在当前衣物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判定当前衣物的保暖等级时,将所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平均值作为保温温度,再判断该保温温度位于1到10这十个等级中的其中之一的等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16。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能力检测方法,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对衣服进行温度保暖的检测,从而方便买家对衣物保暖能力的判断,以方便知晓衣物能不能达到自己对衣物保温的期待。本发明填补本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保温能力检测平台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3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