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3840.4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2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百峰;朱源平;邹志强;詹承学;林佳祁;蓝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本体 移动式组件 补光光源 固定式 背盖 电子装置 配置 使用位置 收纳位置 移出 转动 移动 | ||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器本体、固定式背盖、至少一移动式组件以及至少一补光光源。固定式背盖配置于显示器本体上。移动式组件配置于显示器本体上,且位于固定式背盖旁。补光光源配置于移动式组件上,且位于移动式组件与显示器本体之间。当移动式组件由收纳位置移动或转动至使用位置时,补光光源随着移动式组件由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而移出至显示器本体之外,以位于显示器本体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补光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不论各类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要功能为何,其多半提供拍摄相片和视频短片的摄像功能,因此也常被当成数码相机/摄影机来使用。然而,就目前大部分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言,拿来自拍的前镜头大多画素较低,且考虑到制作的成本,通常不会设置补光灯。因此,在环境光线不足的地方拍照时,通常会产生拍照亮度不够的情况,进而降低图像品质。故,如何在环境光线不足的场景中取得较佳的自拍图像,已成为目前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补光光源,以方便用户在特定方向进行补光,可大幅提升图像品质。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显示器本体、固定式背盖、至少一移动式组件以及至少一补光光源。固定式背盖配置于显示器本体上。移动式组件配置于显示器本体上,且位于固定式背盖旁。补光光源配置于移动式组件上,且位于移动式组件与显示器本体之间。当移动式组件由收纳位置移动或转动至使用位置时,补光光源随着移动式组件由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而移出至显示器本体之外,以位于显示器本体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情境光源,配置于显示器本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情境光源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情境光源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移动式组件暴露出情境光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情境光源,配置于移动式组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情境光源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情境光源隐藏在显示器本体与移动式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补光光源的色温介于2700K至6500K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移动式组件包括盖板以及连动机构。连动机构连接盖板与显示器本体之间,以带动盖板相对于显示器本体的非平行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连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二连杆、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固定于显示器本体上。第一枢接部配置于第一连杆上。第二枢接部配置于第一连杆上,且与第一枢接部彼此分离。第二连杆固定于盖板上。第三枢接部配置于第二连杆上。第四枢接部配置于第二连杆上,且与第三枢接部彼此分离。第三连杆枢接第一枢接部与第三枢接部。第四连杆枢接第二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适于从第一倾斜方向先向上而后往第二倾斜方向倾斜,而带动第三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由邻近固定式背盖而往远离固定式背盖的方向移动,以驱使移动式组件由收纳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移动式组件位于收纳位置时,移动式组件与固定式背盖之间具有第一水平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3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