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3604.2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凡;万杰;卞恒智;赵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32256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艾中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雨 板体 内杆 外管 连接条板 储水腔 定位杆 固定杆 连接杆 种植孔 保水 固沙 铰接 下端 正三角形 治沙 板体上表面 板体下表面 板体中心处 植树 保水功能 防风固沙 蜂窝结构 固定板体 固定结构 荒漠治理 连接板体 倾斜设置 设施领域 竖直固定 通道连通 转动支撑 转轴连接 布水孔 固定孔 适配 环绕 穿过 铺设 侧面 树木 支撑 应用 | ||
1.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板体(1)及固定杆(2),所述板体(1)中心处设有圆形的贯穿板体(1)上下表面的种植孔(3),所述板体(1)环绕种植孔(3)形成三个等间距的顶角部分,所述种植孔(3)内底部设有环形的支撑薄板(4),所述支撑薄板(4)上表面设有可降解的基底保护膜(5),所述板体(1)以正六边形蜂窝结构铺设;
所述顶角部分朝向种植孔(3)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集雨口(6),所述顶角部分上表面为由其尖端向集雨口(6)所在位置渐低的弧面,所述集雨口(6)下方连接位于板体(1)内部的集雨通道(7),所述集雨通道(7)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板体(1)相应顶角部分的下表面中部,所述集雨通道(7)外侧设有环绕集雨通道(7)的储水腔(8),所述储水腔(8)内填充有吸水填料(9),所述集雨通道(7)下端沿其周圈均匀设有通水口(10),所述储水腔(8)底部设有穿过板体(1)下表面的布水孔(11);
所述板体(1)的三个侧面上均固定有用于连接另一板体(1)的连接条板(12),所述连接条板(12)上设有纵向贯穿连接条板(12)并与固定杆(2)相适配的固定孔(13);所述固定杆(2)包括内杆(14)和套在内杆(14)外侧的外管(15),所述外管(15)下端和内杆(14)下端分别对应铰接有连接杆(16)和定位杆(17),所述连接杆(16)的另一端铰接于定位杆(17)中部,所述内杆(14)的长度大于外管(15)的长度,所述内杆(14)下端位于外管(15)下端的下方;
所述外管(15)和内杆(14)均包括通过转轴(18)连接的竖直固定段(142)和转动支撑段(141),所述转动支撑段(141)位于竖直固定段(142)上方,所述转轴(18)位于板体(1)上表面上方,所述内杆(14)上的转轴(18)嵌入内杆(14)内部,所述内杆(14)上的竖直固定段(142)的直径大于转动支撑段(141)的直径,所述外管(15)的转轴(18)位于外管(15)转动方向所在一侧,所述外管(15)和内杆(14)的转动运行轨迹处于相对侧,所述外管(15)在其转动运行轨迹所在侧的相对侧开有供内杆(14)转动的孔槽(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保护膜(5)为生物降解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3)上端口沿边向集雨口(6)所在水平面内周圈位置渐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填料(9)为棉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7)的自由端设有尖锐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14)上端连接有把手(20),所述内杆(14)上端和外管(15)上端均设有绑定绳(2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板(12)包括相搭接适配的连接上板(121)和连接下板(1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每六个组成正六边形区域的板体(1)中包括数量相等的两种板体(1),一种板体(1)上固定有两块连接上板(121)和一块连接下板(122),另一种板体(1)上固定有两块连接下板(122)和一块连接上板(1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固沙植树集雨保水治沙板,其特征在于,每六个组成正六边形区域的板体(1)中包括数量相等的两种板体(1),一种板体(1)上固定的三块连接条板(12)均为连接上板(121),另一种板体(1)上固定的三块连接条板(12)均为连接下板(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36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