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92255.2 | 申请日: | 2018-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成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立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0;A61P29/00;A61P3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料 常温条件 外敷药物 抗病毒 附料 治疗 感冒 制备过程 中药原料 分散剂 重量份 艾叶 流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包括主料和抗病毒附料,所述主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艾叶10~50份,姜10~30份,分散剂20~40份;在制备过程中,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加工处理,所述常温条件为不超出破坏中药原料活性成分的极限温度范围值的温度值。本发明的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治疗流感药效显著、有效率高、副作用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冒治疗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
背景技术
感冒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流行性感冒易引起患者高热发烧。流行性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现有的感冒治疗中药和西药对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只能缓解感冒症状,使一些严重的流感感染者感染严重,甚至引起生命危险,且现有的感冒治疗中药和西药通常为内服或者注射使用,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流感药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感冒治疗外敷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包括主料和抗病毒附料,所述主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艾叶10~50份,姜10~30份,分散剂20~40份;
在制备过程中,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加工处理,所述常温条件为不超出破坏中药原料活性成分的极限温度范围值的温度值。
优选的,所述抗病毒附料包括黄莲、蒲公英、茵陈、板蓝根、大青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抗病毒附料的重量份含量为20~50份。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超微粉碎成粉剂。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制成膏剂。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制成水剂。
优选的,将鲜存的所述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磨碎打浆或者榨汁。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感冒治疗外敷药物,针对于高热发烧的流感患者,外敷使用,外敷于患者的颈部、额头、腋窝以及胸背部处,然后盖上被子睡眠,能够使患者发汗,患者发汗后去火降温,实现了较好地治疗高热发烧的效果,通过外敷使用的方法,实现外病与内病均可外治,方便了患者使用。另外,本发明的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包括主料和抗病毒附料,在制备外敷的感冒治疗药物过程中,主料和所述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加工处理,所述常温条件为不超出破坏中药原料活性成分的极限温度范围值的温度值。不用再通过蒸、煮、烧等高温加工手段,不会破坏主料和抗病毒附料中的有效成分和活性团,能保留艾主料和抗病毒附料的全药性,大大改善了感冒治疗药物的使用效果,颠覆了传统的中药药物的加工方法,提高了中药药物的使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包括主料和抗病毒附料,抗病毒附料采用黄莲,主料和黄莲按重量份计包括:艾叶30份,姜20份,分散剂10份,黄莲40份。
上述主料和抗病毒附料在常温条件下经水浸泡,然后粉碎制成水剂,作为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尤其作为治疗流感患者的外敷药物使用。常温条件为不超出破坏主料和抗病毒附料活性成分的极限温度范围值的温度值,通常指的是不超过6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感冒治疗外敷药物,包括主料和抗病毒附料,主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艾叶50份,姜10份,分散剂10份;抗病毒附料采用蒲公英和板蓝根,其中蒲公英20份,板蓝根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立,未经成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2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