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1804.4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亓峰;姜深生;孟宪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格林沃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2 | 分类号: | C09D175/02;C09D175/08;C09D7/61;C08G18/75;C08G18/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脲 单组份 物理化学性能 合成 多元醇 预聚体 溶剂 制备 催化剂 脂肪族异氰酸酯 分子筛 充氮气保护 真空度要求 喷涂聚脲 溶剂混合 施工工艺 真空脱水 双组份 吸水剂 除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单组份聚脲预聚体的合成,合成方法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单体为10‑50份,多元醇为20‑80份,溶剂为5‑20份,催化剂0.2‑2.5份,合成温度控制在80‑115℃,反应时间为2.5‑4.5小时,反应过程需要充氮气保护反应,溶剂需要在用之前加分子筛吸水剂除水,多元醇在使用之前需要90‑110℃真空脱水,真空度要求在0.01‑0.05MPa,催化剂需要跟溶剂混合后加入,单组分聚脲预聚体的加入量占总量的50‑85份。该单组份聚脲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双组份喷涂聚脲的物理化学性能,施工工艺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脲涂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脲技术是20世界90年代中期在欧美发展起来的的一种不含有有机挥发性物质的新型环保施工技术,该技术集材料配方和施工工艺与一体,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施工效率高。聚脲技术一般采用双组份体系,两个组分经过高温高压设备混合后喷涂在混凝土或者金属以及各种复合材料上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涂层,起到防腐、防水、耐磨等功能。双组份喷涂聚脲有其特定的有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有时会在偏远山区,或者高空作业,水电等供应是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既能达到双组份喷涂聚脲优异的物理化学能行的材料,并且还需要施工简单方便,不需要电源,只需要人工操作的材料。
本发明的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具有施工简单方便,不需要外部电源,只需要一把刮刀,一把刷子,即可顺利的完成特殊工况下的施工,并且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能行,完全可以达到各种条件下在混凝土、金属以及各种复合材料上的使用要求。并且本发明的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具有优异的耐黄变性,可以长期用于户外使用,不变色、不粉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组份聚脲预聚体的合成及其潜固化剂、色浆、催化剂、粉体填料、溶剂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组份聚脲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单体为10-50份,多元醇为20-80份,溶剂为5-20份,催化剂0.2-2.5份,合成温度控制在80-115℃,反应时间为2.5-4.5小时,反应过程需要充氮气保护反应,溶剂需要在用之前加分子筛吸水剂除水,多元醇在使用之前需要90-110℃真空脱水,真空度要求在0.01-0.05MPa,催化剂需要跟溶剂混合后加入,单组分聚脲预聚体的加入量占总量的50-85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脂肪族异氰酸酯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元醇为氧化丙烯多元醇,聚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蓖麻油多元醇,分子量在500-4000,官能度在2-4,使用之前需要90-110℃真空脱水,真空度要求在0.01-0.05MPa,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固化剂为噁唑烷型潜固化剂,其加入量占总量的5-20份。所述的噁唑烷潜固化剂为含有双脲键的二噁唑烷或者含羟基的单噁唑烷、含双酯键的双噁唑烷的一种或者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单组份聚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浆,其加入量占总量的3-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格林沃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格林沃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1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