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轧棒材的径向弹性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1020.1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雨;林龙飞;刘晋平;杨翠苹;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9/02 | 分类号: | B21B39/02;B21B39/14;B21B3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材 斜轧 径向弹性 上料装置 占地空间 变形 金属塑性成形 环形整体式 冲击噪音 弹性接触 上料单元 现场噪音 装备技术 缓冲 上料 吸振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斜轧棒材的径向弹性上料装置,由于装置为若干个独立的弹性上料单元体安装在机架,可应用于不同长度的棒材上料;装置为径向上料,基座为环形整体式,具有结构紧凑、对机架作用力小且占地空间小的特点;由于棒材与装置的弹性接触有缓冲吸振作用,斜轧过程中可减少棒材甩摆而产生的棒材冲击变形及冲击噪音。本发明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棒材变形小、现场噪音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轧棒材的径向弹性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阳极磷铜球作为电镀阳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与印刷电路板、五金、装饰等工业领域。因室温斜轧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成本低、质量稳定、产品电镀性能优异、生产方式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现在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成为生产阳极磷铜球重要的技术手段。
目前,斜轧阳极磷铜球的工艺为:经过连铸生产的棒材以盘状运输到现场,首先用飞剪机剪裁,再经矫直机矫直后导入到进料支撑装置,然后入料到斜轧机,最终温室斜轧阳极磷铜球。在斜轧工艺中,入料棒材的长度越长,其料头损失越少,材料利用率越高;斜轧的转速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所以一般斜轧铜棒的长度为3~5m、转速约为600~900r/min。
由于长细棒材作径向高速旋转、轴向直线进给的复合运动,棒材与进料支撑装置存在高速冲击,现有的安全密闭型低噪音斜轧铜球进料装置(CN102039360.A),一方面由于进料辊系与铜棒是刚性接触,所以铜棒容易在进料支撑装置内高频低副甩摆,造成生产现场噪音大、铜棒自身变形严重、铜球表面质量降低、与铜棒接触的零件表面磨损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入料方式为轴向入料,导致现场生产线过长而减短入料铜棒长度,从而造成效率降低,料头较多等问题。同时,由于其各单元的基座也非整体独立式,导致结构不紧凑、装置刚度低,互换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斜轧棒材的径向弹性上料装置,由若干个独立的弹性上料单元体组成,其互换性好,可应用于不同长度的棒材上料;该装置为径向上料,实现了入料、导料、夹紧棒材的三者功能集成,缩短了生产线长度,占地空间小;该装置与棒材为弹性接触,具有缓冲吸振作用,可防止棒材因刚性冲击而变形,可减小上料时的冲击噪音;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棒材变形小、现场噪音低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斜轧棒材的径向弹性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和若干弹性上料单元体;若干所述弹性上料单元体体沿所述机架依次布置,所述弹性上料单元体包括基座、固定定位机构和直线往复上料机构;所述基座固定于机架,所述固定定位机构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与所述基座滑动副连接;棒材由所述基座径向上料,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竖直向上运动实现棒材的弹性固定,;当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处于上止点,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与若干个所述固定定位机构协同弹性夹紧棒材,达到斜轧工艺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环形径向开槽立式基座,在所述基座轴向中间端设有3个周向均匀布置的安装阶梯孔,其中底部的1个安装阶梯孔用于安装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另外2个安装阶梯孔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定位机构通过蝶形弹簧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安装阶梯孔内;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通过直线轴承安装于基座的安装阶梯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蝶形弹簧组采用对合组合方式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阶梯孔的内、外侧,所述定位轴承座的外端安装锁紧螺母,用以预压蝶形弹簧组;所述直线轴承通过端面法兰的螺栓孔,利用螺栓安装在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定位机构包括轴连轴承、定位轴承座,所述轴连轴承安装在定位轴承座内侧;所述直线往复上料机构包括轴连轴承、滑动轴承座,所述轴连轴承安装在滑动轴承座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1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制变厚板的板形调节方法
- 下一篇:斯太尔摩空冷线及其风箱风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