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88439.1 | 申请日: | 201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0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青;田珊珊;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3/40;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倩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字塔模型 数据库 多分辨率 地形 数据预处理 模型生成 模型数据 三个步骤 数据获取 数据入库 数据搜寻 预设规则 冗余量 漫游 存储 绘制 渲染 共享 响应 改进 | ||
1.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原始地形数据并进行格式转换,获得DEM数据和DOM数据;
S2,根据显存限制利用S1中获取的DEM数据和DOM数据分别生成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
S3,将所述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的数据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的数据按预设规则存入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读取DEM数据和DOM数据;
S22,根据S21中获取的DEM数据和DOM数据确定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的模型层数;
S23,根据所述模型层数和显存限制分别确定所述DEM数据和DOM数据的地形分块大小;
S24,对所述DE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无效数据填充处理;
S25, 根据S23中地形分块大小分别对S24无效数据填充处理后的DEM数据和DOM数据进行分块;
S26,计算出每一DEM分块的粗糙度数值;
S27,对分块后的DEM数据和DOM数据采用双线性插值法进行重采样,生成上一层数据;
S28,重复步骤S25至S27,直到达到S22中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的模型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出DOM数据中包含的DEM分块个数k:
k=max(RasterXSize,RasterYSize)/(max(col,row)-1);
其中,max(RasterXSize,RasterYSize) 为DOM数据宽度和高度两者中的较大值,max(col,row)为DEM数据中行和列两者中的较大值;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的模型层数n:
k×2n∈[512,1024],计算出最小正整数n。
4.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DEM分块大小:
(2n+1)×(2n+1);
根据显存支持的最佳单张影像大小,利用如下公式计算DOM分块大小:
max(RasterXSize,RasterYSize)/(max(col,row)-1)×2n
其中,max(RasterXSize,RasterYSize) 为DOM数据宽度和高度两者中的较大值,max(col,row)为DEM数据中行和列两者中的较大值,n为多分辨率DEM金字塔模型和多分辨率DOM金字塔模型的模型层数。
5.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包括:以原始地形数据左上角为原点,对所述原始地形数据进行无效数据填充处理,使得DEM数据的行和列均为2N+1,DOM数据的宽和高均为2N,其中,N为能使填充后的数据刚好包围所述原始地形数据的最小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的多分辨率地形金字塔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6中,提前计算出地形粗糙度数值并存入数据库中,每一DEM分块的粗糙度数值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d为DEM分块的边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84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