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5729.0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4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礼;邱伟峰;卢永刚;安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仪 阀门 喷射泵 调和池 排放池 污水泵 连通 污水处理 碱性药物 控制系统 酸性药物 在线智能 闭环控制 处理系统 阀门连接 控制过程 工位机 污水 监控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调和池、第一PH计量仪、第二PH计量仪、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射泵、酸性药物池、碱性药物池、排放池和PLC控制中心;所述调和池依次与污水泵、喷射泵和排放池连通;所述调和池上安装第一PH计量仪;所述排放池上安装第二PH计量仪;所述酸性药物池依次与第一阀门和喷射泵连通,所述碱性药物池依次与第二阀门和喷射泵连通;所述PLC控制中心与第一PH计量仪、第二PH计量仪、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PLC对污水的闭环控制处理系统进行研究,使用PLC控制中心和工位机对整个污水处理控制过程进行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测试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对水资源的要求特别大。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传统的人工加药治污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药物的过度使用反而会使水质更差。污水PH值在7附近时受到药物影响时波动幅度巨大,传统的人工加药法存在控制精度不够的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污水的处理,尤其是PH值的控制进入了在上位计算机的监控下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的阶段。
目前关于污水处理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公告号CN104950711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多种控制中心和计算机相连,自动化程度高,其核心发明内容是采用多个水质、水位监测设备分别对不同位置的污水进行监测,其缺点在于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总成本高。公告号CN205656484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主机、液位传感器、曝气装置、自动加药装置,通过控制主机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但综合考虑污水PH值和流量特性曲线可知预设时间控制自动加药装置存在无法实现高精度准确控制的问题。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污水处理系统只是通过主机对加药装置进行简单的控制,缺乏对出水水质的反馈处理以及系统化控制。由于受污水水质变化复杂性、处理滞后性等因素影响,一般的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满足复杂的污水处理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PLC对污水的闭环控制处理系统进行研究,使用PLC控制中心和工位机对整个污水处理控制过程进行监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调和池、第一PH计量仪、第二PH计量仪、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喷射泵、酸性药物池、碱性药物池、排放池和PLC控制中心;所述调和池依次与污水泵、喷射泵和排放池连通;所述调和池上安装第一PH计量仪;所述排放池上安装第二PH计量仪;所述酸性药物池依次与第一阀门和喷射泵连通,所述碱性药物池依次与第二阀门和喷射泵连通;所述PLC控制中心与第一PH计量仪、第二PH计量仪、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流量计和单向阀;所述流量计和单向阀依次安装在污水泵与喷射泵之间,所述流量计与PLC控制中心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安装调和池上,用于测量调和池的液位高度。
进一步,所述酸性药物池的PH值小于5;所述碱性药物池PH值大于10。
进一步,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PLC控制中心通信连接。
一种污水处理在线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启动条件的判断:所述PLC控制中心根据液位计输入的信号判断是否满足泵的一次运行的启动液位H1,不满足则发出报警信号;
确定PH调节剂的加药流量Q:所述第一PH计量仪将检测的PHa值输入PLC控制中心,所述PLC控制中心计算出PH调节剂的加药流量,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5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