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5147.2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王鹃;张嵘;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采集模块 自动调控装置 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 电力线路 定时限峰 电能表 信号接收处理器 闭环 功率传感器 小电流信号 场所位置 定位装置 过载能力 监控终端 监控装置 控制电路 全面检测 实时信号 数据采集 信号传递 信号数据 有效检测 原始信号 最小失真 低电压 线性度 转换 限峰 线损 采集 监控 响应 检测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包括:监控终端,用于对检测范围内的线路进行监控,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将不同监控装置的实时信号与其所在场所位置的信号传递至信号接收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其通过RS485总线与电能表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由于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功率传感器,可以全面检测控制电路的工作情况,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电能表信号数据经电压互感器和闭环的电流互感器转换为低电压、小电流信号,可以最小失真转换原始信号,具有精度高、线性度好、响应快及过载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检测线损的信息,以便于对其及时进行限峰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峰谷电是将一天24小时划分成两个时间段,把8:00-22:00共14小时称为峰段,22:00-次日8:00共10个小时称为谷段。
如申请号为CN201620657795.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功率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声光报警器,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功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功率传感器并联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与声光报警器无线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定时器和数据存储器。可以全面检测控制电路的工作情况,以便于对其及时进行限峰管理,由于定时器,当控制电路用电量大于一定时进行限峰定时管理,有利于节约电能。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1、对检测信号的转换失真,检测准确度低检测电路对待检测电路的冲击较大,影响监测结果;
2、线路在过载时,温度会升高,或者在用电设备老化起火时,缺少实时监控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线路定时限峰自动调控装置,包括:
监控终端,用于对检测范围内的线路进行监控,将信号传递至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同时触发定位装置发生定位信号,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将不同监控装置的实时信号与其所在场所位置的信号传递至信号接收处理器;
数据采集模块,其通过RS485总线与电能表连接进行数据采集,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电能表信号数据经电压互感器和闭环的电流互感器转换为低电压、小电流信号;
数据过滤模块,用于接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功率传感器传递来的信号,然后将数据过滤后传递给信号接收处理器;
数据整合处理模块,其包括信息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接收处理器传递的信号,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在显示单元上进行直观显示,所述报警单元对用于进行报警。
优选的,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有高速球摄像机、温度感应器和烟雾感应器,所述高速球摄像机将拍摄到的画面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实时显示在显示单元上,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线路的温度,所述烟雾感应器用于检测线路的烟雾浓度,当线路温度或者烟雾浓度超过预定的安全区间,触发报警单元报警。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数据过滤模块主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摘要,生成相应的信息摘要;将该获取到的数据与保存在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比较,抽取已经发生变化的数据信息。
优选的,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为EEPROM存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5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