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4246.9 | 申请日: | 201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戚仁德;迟元凯;汪涛;陈晴啨;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78 | 分类号: | A01N43/78;A01N43/1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香菌酯 噻菌灵 农用杀菌剂 作物真菌性病害 杀菌组合物 单一药剂 环境安全 生态破坏 增效作用 抗药性 用药量 质量比 病菌 延缓 防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其包括由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组成的有效成分,所述组合物包括由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组成的有效成分,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的质量比为20:1~1:20。其中添加有适量的农用杀菌剂助剂,制成常用农用杀菌剂剂型。本发明对作物真菌性病害有更高的防治效果,两药剂之间存在明显增效作用;可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丁香菌酯和噻菌灵均属低等毒性,并且对人畜、有益生物、环境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丁香菌酯和噻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禾谷镰刀菌(
由串珠镰孢(
目前,市场上还缺少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完全抗性的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仍然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及早期预防,目前在江淮地区之间已经基本达成防控共识,即见花打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控。而水稻恶苗病是种传病害,因此,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防控手段之一,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可能性。因此,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延缓小麦赤霉病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延长杀菌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同时开发水稻恶苗病的有效防控药剂及剂型,实现经济、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防控,已成为小麦及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为(E)-2-(2-(3-正丁基-4甲基-香豆素-7-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96%原药外观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熔点109-111℃;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水。常温条件下不易分解。丁香菌酯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之间的电子传递而ATP的合成,抑制能量合成,发挥抑菌作用。杀菌谱广,对瓜果、蔬菜、果树霜霉病、晚疫病、黑星病、炭疽病、叶霉病有效;同时对轮纹病、炭疽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疫病、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玉米小斑病亦有效。但由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位点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抗药性风险。,为了延缓或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避免连续单一的使用氰烯菌醋,应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轮换或混合使用。
噻菌灵(Thiabendazole)属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为2-(4-噻唑基) -苯并咪唑。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的β-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增殖。噻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局部渗透性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有效控制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
丁香菌酯和噻菌灵都属于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型杀菌剂,二者作用机理不同,没有交互抗性。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都具有较为单一的作用位点,上诉两类药剂单独使用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病原菌发生突变,形成抗药性,导致病害的仿效失败。因此,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使用,可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效果好,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显著增效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4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