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2182.9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熊;李永福;王谦;吴高林;彭华东;赵晶;李小平;宫林;籍勇亮;张先树;刘佳;王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文芳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端 加热 配电 变压器 绕组 材质 无损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它包括:检测装置、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和待测绕组,检测装置通过采集线分别与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连接;第一导电杆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模块;第二导电杆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模块;检测装置上还设置有加热端口,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通过加热线与加热端口连接;待测绕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铜排连接线、第二铜排连接线与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连接。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绕组两端同时加热,且保持加热温度相同,规避了热电势测量时热电势测量线(线夹)处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在不损坏配电变压器绕组的情况下,准确分辨出绕组材质是铜还是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变压器采用铜材质做绕组,是电力公司公司和许多电力用户的要求,但一些黑心商家为了最大程度追求利益,不惜用铝绕组制造的变压器,以此充好。这类“铝代铜”变压器使得电力用户按照纯铜线价格买来的却是假冒的铝线变压器,在经济上也蒙受了损失。另一方面,这种厂家生产的铝线变压器质量也难以保证,带来了安全隐患。
近几年在针对配电变压器抽检的时候也发现有铝绕组配电变压器的存在,但目前设备管理部门尚无一种简单快捷的手段判断出配电变压器的材质,大多是通过吊罩或破坏绕组的方式,辨别出绕组的材质,对配电变压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变压器绕组材质鉴别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的无损检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变压器绕组进行X射线探伤和工业射线胶片拍照,将拍摄的结果同正常铜绕组变压器进行比对,进而确认绕组的材质但是这种测试方法成本高,对人体辐射大,现场使用不方便;
第二种检测方法是测量配电变压器绕组在固定电流下的时间一电阻曲线,再分别与铜的时间一电阻曲线和铝的时间一电阻曲线对比,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0810158124.7名称为《变压器绕组导线材质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但这种检测方法在现场使用时准确度较低,受绕组材质、粗细等因素干扰较大;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热电势的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该方法可靠性高,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20701836.9名称为《一种变压器绕组材质智能诊断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方法理论研究精确可靠,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绕组端头加热后,端头铜排跟热电势测量线夹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热电势,导致该专利无法准确测量出绕组接点处的热电势。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热电原理,提出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能有效解决申请号为201620701836.9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通过在绕组两端同时加热,且保持加热温度相同,规避了热电势测量时热电势测量线(线夹)处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能在不损坏配电变压器绕组的情况下,准确分辨出绕组材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端加热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系统,它包括有:
检测装置、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和待测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通过采集线分别与变压器上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杆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导电杆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模块;
所述检测装置上还设置有加热端口,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通过加热线与所述加热端口连接;
待测绕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铜排连接线、第二铜排连接线与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处理器、温度采集模块、热电势采集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和材质分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2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