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氢氟酸蚀刻液在速凝剂合成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1856.3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董翠平;马丽涛;宋宝;乔琼琼;彭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县沃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22/00;C04B103/12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35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氟酸 蚀刻液 速凝剂 制备 氢氟酸刻蚀液 水合硫酸铝 废物排放 经济收入 绿色生产 企业操作 氢氧化铝 去离子水 三乙醇胺 蚀刻废液 危险废物 再利用 重量份 磷酸 耗能 数组 合成 分组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废氢氟酸蚀刻液的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组成,200‑350份去离子水、50‑100份氢氧化铝、20‑80份废氢氟酸蚀刻液、10份磷酸、10‑25份酸、15‑50份三乙醇胺和300‑450份水合硫酸铝,本发明实现废氢氟酸刻蚀液无需经任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属危险废物再利用,既能够避免废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氢氟酸蚀刻废液处理复杂、耗能大、成本高等问题,不仅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生产要求,又能够降低企业操作成本,而且制备出的速凝剂又能够给企业创造经济收入,一举三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回收利用和速凝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氢氟酸蚀刻液在速凝剂合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氢氟酸蚀刻液废液含有较高浓度的氢氟酸和无机氟化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属于危险废物,不能直接排放。目前多采用分离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几种典型的方法有石灰沉淀法、磷酸盐沉淀法和冰晶石沉淀法。采用上述处理方法处理存在氢氟酸无法全部去除,处理步骤复杂,处理能耗能大,增加企业操作成本的投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氢氟酸蚀刻液制备速凝剂的工艺,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部分去离子水加入四口烧瓶,使用酒精灯加热四口烧瓶;
(2)当四口烧瓶中去离子水温度达到40℃时,向四口烧瓶中添加氢氧化铝,搅拌均匀后再向四口烧瓶中添加氢氟酸刻蚀液,继续加热,保持温度在85-95℃,时间为1-2h;
(3)向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溶液中依次添加硼酸和磷酸,保持温度为90℃,时间为0.5-1h;
(4)向步骤(3)中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溶液中依次添加剩余去离子水和水合硫酸铝,保持温度为85-90℃,时间为2-3h;
(5)向步骤(4)中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溶液中添加三乙醇胺,搅拌30min,然后自然冷却即得到废氢氟酸蚀刻液速凝剂。
优选地,上述工艺中采用以下重量份数原料,200-350份去离子水、50-100份氢氧化铝、20-80份废氢氟酸蚀刻液、10份磷酸、10-25份酸、15-50份三乙醇胺和300-450份水合硫酸铝。
优选地,上述工业废氢氟酸中氢氟酸质量分数为30%-50%。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去离子水占总去离子水用量的1/2。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保持为86-94℃。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反应温度为86-89℃。
优选地,上述步骤(5)中搅拌速度为60-70r/min。
本发明有益效果:
废氢氟酸刻蚀液中同时含有氟离子和重金属离子,而氟离子在酸性条件下90℃左右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的性质,可以直接制备液体低碱速凝剂,由于氟离子与重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强,所制备出的速凝剂相比于现有工艺制备出的速凝剂速凝结时间更短,速凝效果更佳;
本发明实现废氢氟酸刻蚀液无需经任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属危险废物再利用,既能够避免废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氢氟酸蚀刻废液处理复杂、耗能大、成本高等问题,不仅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生产要求,又能够降低企业操作成本,而且制备出的速凝剂又能够给企业创造经济收入,一举三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县沃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萧县沃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1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