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81543.8 申请日: 2018-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8716391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6
发明(设计)人: 张宗檩;汪庐山;束青林;刘涛;曹嫣镔;宋永亭;黄高健;冯云;胡婧;李彩风;高光军;郭辽原;孙刚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E21B43/22 分类号: E21B43/22;E21B49/00
代理公司: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代理人: 郭官厚
地址: 2570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油 内源 微生物 群落 调控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试验油藏的筛选,根据试验油藏的条件确定模拟岩心参数,进而开展试验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依据试验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微生物群落分布规律,从而明确不同类型微生物激活剂注入量以及现场注入工艺,最后进行现场试验。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激活试验油藏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同时有效地降低微生物激活剂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大幅度提高试验油藏的采收率,现场试验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12以上,提高采收率大于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源微生物驱油是指利用油藏长期注水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体系,通过向注水井中注入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自身及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和生物气与油藏中的原油发生作用,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是一项环保、低成本的开采技术。

内源微生物在油藏中从注水井到生产井依次分布着好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贯穿整个油藏,不同类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与油藏中的原油作用,从而产生驱油效果。但是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虽然从注水井中注入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激活剂激活好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但是不同类型的激活剂均为从注水井注入油藏,一方面激活剂自身存在吸附滞留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类型激活剂存在重叠,影响微生物的有效激活作用。因此,需要明确油藏中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布规律,进而实现不同类型微生物激活剂的准确注入,实现有效激活。

经文献检索,公告号“CN104481476A”,专利名称“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通过检测内源微生物种类,将微生物驱油分为了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驱油不同的阶段。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油藏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包括好氧、兼性好氧和厌氧微生物是从注水井到生产井同时存在的,不可能只存在某一种类型的微生物激活驱油;(2)油藏中不同微生物驱油阶段均由注水井注入,而且没有注入速度和注入方式的区别,激活剂主要在油藏中前部被消耗利用,不利于油藏中深部微生物的激活作用;(3)上述方法中还需要注入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液,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培养、发酵,实施过程复杂繁琐,不利于现场实施,而且还存在油藏适应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试验油藏的筛选,根据试验油藏的条件确定模拟岩心参数,进而开展试验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依据试验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微生物群落分布规律,从而明确不同类型微生物激活剂注入量以及现场注入工艺,最后进行现场试验。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激活试验油藏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同时有效地降低微生物激活剂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大幅度提高试验油藏的采收率,现场试验效果明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试验油藏的筛选

试验油藏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0℃、油藏压力<20MPa、渗透率>100×10-3μm2、油藏地层水矿化度<200000mg/L和油藏原油粘度<50000mPa·s。

(2)实验模拟岩心参数的确定

实验模拟岩心参数包括:岩心长度、直径和取样点;

实验模拟岩心长度:试验油藏油水井之间的距离与实验模拟岩心长度比例为100-200:1;

实验模拟岩心直径:试验油藏厚度与实验模拟岩心直径比例为50-80:1;

实验模拟岩心取样点:取样点数量为每间隔0.1m-0.2m设置一个取样点,取样点均匀分布在实验模拟岩心上。

(3)试验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1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