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测试夹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0404.3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0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福;刘熊;王谦;吴高林;彭华东;赵晶;李小平;任啸;杨睿;籍勇亮;张先树;宫林;刘超君;印华;周银春;刘佳;王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文芳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变压器 绕组 材质 无损 检测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测试夹,它包括: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通过子母铆钉进行固定连接;还包括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第一夹块通过扇形开槽卡在第一测试夹板上;第二夹块通过扇形开槽卡在第二测试夹板上;还设置有一双扭簧,双扭簧穿过子母铆钉且双扭簧的端角卡在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形成的内槽中;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均设置有铜线预留孔和镍铜线预留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解决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接点热电势和温度的采集问题,采用两对热电偶的两根相同的铜线对热电势进行采集,保证了热电势采集的准确性,减少了夹具上的接线数量,使得测量更准确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测试夹。
背景技术
配电变压器采用铜材质做绕组,是电力公司公司和许多电力用户的要求,但一些黑心商家为了最大程度追求利益,不惜用铝绕组制造的变压器,以此充好。这类“铝代铜”变压器使得电力用户按照纯铜线价格买来的却是假冒的铝线变压器,在经济上也蒙受了损失。另一方面,这种厂家生产的铝线变压器质量也难以保证,带来了安全隐患。
目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针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已研究出基于热电势的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该方法可靠性高,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20701836.9名称为《一种变压器绕组材质智能诊断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710841433.3名称为《一种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710841351.9名称为《一种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设备和系统》的发明专利。
以上发明专利均为采用热电效应,测得绕组接点处在加热之后所产生的热电势。但是如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出干式配电变压器的导电铜排在加热之后测量点处的温度和绕组两端产生的热电势,以上专利均未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的测试夹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测试夹,能够有效解决对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接点热电势和温度的采集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测试夹,它包括有:
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所述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通过子母铆钉进行固定连接;
还包括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通过扇形开槽卡在第一测试夹板上;所述第二夹块通过扇形开槽卡在第二测试夹板上;
还设置有一双扭簧,所述双扭簧穿过子母铆钉且所述双扭簧的端角卡在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形成的内槽中;
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均设置有铜线预留孔和镍铜线预留孔。
进一步,所述铜线预留孔和镍铜线预留孔垂直分布。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平面上有沿夹子方向的10mm裸露电极。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为聚四氟乙烯夹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测试夹板和第二测试夹板均为铝合金夹板。
进一步,所述双扭簧为碳钢双扭簧。
进一步,所述子母螺钉包括有子螺钉和母螺钉。
进一步,所述子母螺钉为304不锈钢螺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测试夹具能够使加热后对绕组和高温导电铜排接点处所产生热电势的温度测试更加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