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0106.4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章伟;闵信杰;胡烨伟;全文静;杜薇;胡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六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传感材料 制备 烘箱 浅黄色粉末 掺杂 磁力搅拌 制备过程 反应釜 二水氯化亚锡 反应生成物 混合溶液 离心洗涤 乙醇溶液 灵敏度 氧化锌 乙醇 超声 滴加 滴入 煅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氧化锌分散在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10min后再超声10min,继续搅拌10min,作为溶液A;将二水氯化亚锡溶液边搅拌边滴入溶液A中,滴加完毕后继续磁力搅拌20min,将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连同反应釜置于烘箱中120℃时反应24h,再将反应生成物分别用乙醇和水离心洗涤3次后,于烘箱中80℃干燥20h,得到浅黄色粉末;将浅黄色粉末在400‑600℃下煅烧2 h,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且所得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对低浓度的氢气灵敏度高,且制备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敏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氢气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且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的高能燃料。同时,氢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电子工业、汽车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航空航天、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氢气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并且分子量很小,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泄露,而且氢气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同时,氢气的着火点为585℃,当空气中的氢气含量在4%至75%的范围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给氢气的储存和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开发能检测低浓度,响应高,选择性好,响应恢复快的氢气传感器势在必行。近年来,纳米结构的氧化锌由于成本低、无毒、形貌多样可调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ZnO传感器发展至今,被广泛研究使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选择性差、使用寿命短、稳定性较差。目前,研究者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构造不同的形貌结构,利用各种掺杂修饰改性等手段对ZnO半导体传感材料进行气敏性能的优化和提高,从而得到对一定浓度氢气有较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快速响应恢复速度的传感器。本发明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气敏材料,是具有不同SnO2掺杂量的核-壳ZnO微米球。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ZnO传感材料选择性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制备的氢气传感材料对低浓度的氢气灵敏度高,且制备过程简单。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SnO2掺杂ZnO的氢气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氧化锌(ZnO)分散在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10min后再超声10min,继续搅拌10min,作为溶液A;
步骤2,将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溶液边搅拌边滴入溶液A中,滴加完毕后继续磁力搅拌20min,将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连同反应釜置于烘箱中120℃时反应24h,再将反应生成物分别用乙醇和水离心洗涤3次后,于烘箱中80℃干燥20h,得到浅黄色粉末;
步骤3,将浅黄色粉末在400-600℃下煅烧2 h,即得氢气传感材料。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1中还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2中Zn2+/Sn2+摩尔比为30-60:1。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3中煅烧温度为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六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六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