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解锁亮屏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9925.7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修平;李嘉;王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67;G06F21/32;G06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 指纹匹配 指纹 亮屏 方法和装置 按压信号 初始化 点亮 锁屏 绘制 终端 液晶显示器LCD 操作判断 解锁界面 休眠状态 终端判断 匹配 屏幕 中断 成功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解锁亮屏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较慢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锁屏休眠状态时测到按压信号后进行指纹匹配操作判断指纹是否匹配并同时根据所述中断进行解锁界面绘制和液晶显示器LCD初始化,在指纹匹配成功后点亮LCD并显示解锁后的界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在检测到按压信号后同时进行指纹匹配操作、锁屏绘制和LCD初始化,当终端判断指纹匹配成功后,此时可以立刻解锁屏幕并点亮LCD,提高了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解锁亮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现在几乎人人使用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随着手机指纹越来越普遍,现在的高中低端手机都具备指纹功能,而指纹功能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纹解锁屏幕,并且解锁速度的好坏对于手机的体验非常重要。
用户手指触碰的解锁区域,内置了一颗指纹识别模块,它会将收集到的指纹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储存起来,这部分数据被加密储存在特定区域。当用户需要解锁手机时,它就会调用数据进行识别,借助电容式、光学式、射频式对指纹进行扫描采集,之后指纹图像处理器对生成的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二值化和细化,提取出来的指纹特征通过软件算法与密储存在特定区域的指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验证,最终输出识别结果。
如图1A和图1B可知,现有技术在进行指纹解锁屏幕时,需要先进对指纹进行匹配,当指纹匹配成功后,开始进行锁屏准备以及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初始化过程。当锁屏准备以及LCD初始化过程全部完成之后,才会点亮背光屏幕,但是这样就会造成耗时较长,降低了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手机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解锁亮屏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较慢的问题。
第一方面,终端在锁屏休眠状态时检测到按压信号,产生用于触发解锁界面绘制和液晶显示器LCD初始化的中断;进行指纹匹配操作,同时根据所述中断进行解锁界面绘制和液晶显示器LCD初始化;若指纹匹配成功,则所述终端点亮LCD并显示解锁后的界面。
在本发明实施中,由于终端是在检测到按压信号后同时进行指纹匹配操作、解锁界面绘制和LCD初始化,当终端判断指纹匹配成功后,此时可以立刻解锁屏幕并点亮LCD,由于已经提前完成了锁屏绘制和LCD初始化,因此不必再花费时间进行锁屏绘制和LCD初始化,提高了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若指纹匹配成功,且所述LCD初始化和解锁界面绘制未完成,则所述终端等待LCD初始化和解锁界面绘制完成后点亮LCD并显示解锁后的界面。若指纹匹配失败,且终端已经完成LCD初始化,则终端释放所述LCD资源,以及若指纹匹配失败,且终端未完成LCD初始化,则终端等待LCD初始化完成后释放LCD资源。
其中,终端进行指纹匹配操作,同时根据所述中断进行解锁界面绘制和液晶显示器LCD初始化时是:终端进行指纹匹配操作,同时将检测到按压信号后产生的中断依次通过所述终端的HAL层和内核Kernel层上报到所述终端的Framework层;终端的Framework层在接收到通知后,通过调用图像合成服务接口的函数向终端的Kernel层发送LCD初始化指令,同时向所述终端的锁屏模块keygard层发送锁屏绘制指令;终端的Kernel层接收到所述LCD初始化指令后进行LCD初始化;终端的keygard层接收到所述锁屏绘制指令后进行锁屏绘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Framework层在收到中断后,不必在经过终端的终端的Framework层发送LCD初始化的指令,因此进一步的加快了指纹解锁亮屏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9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