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9640.3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昌;吴辉;王志燊;李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边整流二极管 反激变换器 变换器 关断损耗 两端电压 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 再次利用 主开关管 转换效率 原副边 钳位 匝比 吸收 变压器 网络 开通 | ||
1.一种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反激拓扑中的主开关管关断前,通过开通吸收网络中的开关管,使得吸收网络中的电容释放一部分能量到反激拓扑中的变压器,使得吸收网络中的电容两端的电压有所下降,为下一周期吸收反激拓扑中的整流二极管两端的尖峰电压作准备;当下一周期反激拓扑中的主开关管开通时,反激拓扑中变压器的原边电压感应到副边,使得变压器副边的电压快速变化;当变压器副边输出端电压上升到大于吸收网络中钳位电容电压时,吸收网络中的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导通,将反激拓扑中的整流二极管两端电压钳位。
2.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拓扑、吸收网络和控制及驱动电路,反激拓扑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反激拓扑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控制及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反激拓扑的输出端,采样并反馈反激拓扑的输出电压;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一路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G1驱动反激拓扑中的主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G2驱动吸收网络中的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吸收网络并联在反激拓扑中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激拓扑包括变压器T1、输入电容C1、输出滤波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主开关管Q1;
输入电容C1的正极连接于变压器T1原边的同名端,并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相连,作为输入电压的正极;输入电容C1的负极连接于输入电压的负极,并与主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变压器T1的异名端分别连接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R4的另一端相连;主开关管Q1的栅极与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一路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3的阴极和电阻R1的一端,并作为反激拓扑的输出负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变压器T1副边的同名端;变压器T1副边的异名端与输出滤波电容C3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形成反激拓扑的输出正极;
所述的吸收网络包括电容C2和开关管Q2,电容C2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副边的异名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副边的同名端;开关管Q2的栅极与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及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路输出端,所述的第三路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G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激拓扑包括变压器T1、输入电容C1、输出滤波电容C3、电容C4、电阻R1、二极管D1、主开关管Q1和开关管Q3;
输入电容C1的正极连接于输入电压的正极,并与变压器T1原边的同名端和电容C4的一端相连;输入电容C1的负极连接于输入电压的负极,并与主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变压器T1原边的异名端与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开关管Q3的源极相连;主开关管Q1的栅极与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一路输出端相连;开关管Q3的栅极与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三路输出端相连,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3的阴极和电阻R1的一端,并作为反激拓扑的输出负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变压器T1副边的同名端;变压器T1副边的异名端与输出滤波电容C3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形成反激拓扑的输出正极;
所述的吸收网络包括电容C2和开关管Q2,电容C2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副边的异名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副边的同名端;开关管Q2的栅极与控制及驱动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96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