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9353.2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龚道枝;王丽娟;梅旭荣;唐大华;郝卫平;李昊儒;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E03B3/02;E03F1/00;E03F5/10;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5 | 代理人: | 吕世静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雨 光伏发电组件 灌溉系统 光伏 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 太阳能资源 发电 水源 光伏发电 环保效益 农业灌溉 清洁能源 灌溉用水 滴灌 降雨 雨水 农作物 果树 灌溉 干旱 缓解 收益 种植 农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统,突破了传统发电和集雨方式,利用现有的光伏发电组件,在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的同时,利用光伏发电组件所构成的平面收集降雨,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水源,同时利用高效的灌溉方式——滴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灌溉用水水源紧张现状,可增加当地农民的收益,同时光伏发电本身属于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
本申请请求申请日为2018-04-03、申请号为CN 2018102875773、发明名名 称为“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统”为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与集雨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 统。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 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这些地区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降雨期与作物生长需水关 键期错位。这些地区有较大的农业增产潜力,若结合高效收集利用雨水技术,可 使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光伏发电组件一方面具有发电 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有的憎水性能,是较好的集雨面,利用光伏发电组件集水 面形成径流,将径流贮存在一定的水窖中以供果树等作物的需水关键期进行及时 补灌,既解决了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也解决了干旱地区降水资源利用难 的问题,同时,利用光伏发电组件发电也可减少传统火电网污染严重的问题。
目前西北、华北地区,光伏发电组件发电已经较为常用,而且经济和环境效 益显著,但目前仅仅只用发电这一种功能,本发明因地制宜,结合光伏发电组件 发电的发展现状,利用光伏发电组件的性能,在发电功能不变的情形下,开发出 第二种功能,即利用光伏发电组件收集雨水进行田间农作物灌溉。在充分利用能 源的基础上,收集有限的降雨来进行灌溉,因此,也可解决电网供电成本高、污 染严重的问题;还可以控制因建设光伏发电站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 统,以及利用该系统来进行灌溉的用途,所述系统在解决能源短缺的同时,能解 决水资源短缺以及实现灌溉的可控性,增强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的富集和调 控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光伏集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 集雨子系统以及灌溉子系统三部分;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由光伏发电组件、光伏 支架、导线、汇流箱、逆变器、变压器组成;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光伏 支架上部;所述集雨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构成的集雨面、集雨槽、汇流沟、 拦污栅、沉淀池、水窖、排水沟;所述灌溉子系统包括水泵、灌溉控制器、输水 管、滴灌带。
所述汇流箱与光伏发电组件利用导线进行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导线与汇流 箱相连接,由光伏发电组件所产生的电大部分并入国家电网,部分用于灌溉子系 统负载。
所述沉淀池位于水窖进水口处,所述水窖位于汇流沟的中部,所述水窖进水 端设置有闸门。
所述输水管出口端设置有阀门,所述滴灌带在作物根部区域设置有滴头。在 本发明中,“作物根部区域”应当理解为作物根部周围附近,在此处设置滴头便 于滴灌。
集雨槽与水窖之间通过汇流沟相连,集雨槽所收集的雨水可以在不同行列中 循环,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作物间隔一行布置。
雨水经过光伏发电组件进入集雨槽,多个集雨槽的雨水流入汇流沟,由沉淀 池沉降进窖水流中的泥沙进入地下水窖,再经滴灌系统以供果树灌溉。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将所述系统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集雨灌溉作物的用 途。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9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滴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调节根系温度的果树苗栽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