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906.2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张翔;魏天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R22/28;B60R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玉芳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主体 转轴 智能型汽车 收纳 安全带 松紧绳 遮阳布 底座 座椅 车祸 缝合固定 回力弹簧 两侧设置 两端表面 螺母固定 汽车座椅 气囊组 方向盘 减小 卡扣 卡套 向后 胸口 倾倒 施加 驾驶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收纳圆筒,所述收纳圆筒的内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阳布,所述转轴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回力弹簧,所述遮阳布的一端通过缝合固定连接有两个松紧绳,所述松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座椅主体的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套;通过设计安装了气囊组等,便于在汽车平时驾驶或者出现车祸时减小安全带对的人体施加的压力,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在发生车祸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安全带防止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发生撞击,人体会受到向后的拉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驾驶员胸口不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所谓的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
现有的汽车座椅,由于没有设置收纳圆筒类装置,且现在大多车辆已经使用真皮作为座椅的缝合面料,在夏天不使用车辆时,座椅在太阳下曝晒,长时间如此,会加速真皮面料的龟裂的问题,且现有的汽车座椅,在发生车祸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安全带防止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发生撞击,人体会受到向后的拉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驾驶员胸口不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汽车座椅,由于没有设置收纳圆筒类装置,且现在大多车辆已经使用真皮作为座椅的缝合面料,在夏天不使用车辆时,座椅在太阳下曝晒,长时间如此,会加速真皮面料的龟裂的问题,且现有的汽车座椅,在发生车祸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安全带防止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发生撞击,人体会受到向后的拉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驾驶员胸口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收纳圆筒,所述收纳圆筒的内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阳布,所述转轴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回力弹簧,所述遮阳布的一端通过缝合固定连接有两个松紧绳,所述松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座椅主体的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套,所述座椅主体的顶端通过卡合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座椅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气囊组,所述气囊组的底部表面开设有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气囊组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进气孔的内侧通过卡合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安全带与气囊组之间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转轴通过回力弹簧与收纳圆筒转动连接,且所述收纳圆筒的表面开设有一处条状开孔。
优选的,所述卡套与座椅主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遮阳布通过卡扣与卡套卡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全带的一侧通过缝合与魔术贴固定连接,且所述气囊组通过魔术贴与安全带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阳布的表面设置有防晒涂层,且所述密封塞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安全带内侧的气囊组等,便于在汽车平时驾驶或者出现车祸时减小安全带对的人体施加的压力,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由于没有设置气囊组等装置,在发生车祸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安全带则保持不动,防止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发生撞击,在这过程中,人体会受到向后的拉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驾驶员胸口不适的问题。
(2)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底座一侧的收纳圆筒等,便于在夏日不驾驶汽车时为座椅遮阳,且整个使用过程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由于没有设置收纳圆筒类装置,且现在大多车辆已经使用真皮作为座椅的缝合面料,在夏天不使用车辆时,座椅在太阳下曝晒,长时间如此,会加速真皮面料的龟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