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160.5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戴舒涵;戴思捷;戴艳庭;沈存亮;朱嘉艺;张智新;赵孝阳;戴舒雅;韩信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83/04;C08L69/00;C08L79/08;C08K13/04;C08K7/14;C08K7/08;C08K5/0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431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材料 制备 三元乙丙橡胶 硫酸钙晶须 玻璃纤维 建筑门窗 聚碳酸酯 聚乙二醇 聚酰亚胺 硅烷油 增强剂 增塑剂 导热性 抗紫外线性能 硅烷偶联剂 螺杆挤出机 节能门窗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偶联剂 开炼 挤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钢材料的原料包括三元乙丙橡胶、玻璃纤维、硫酸钙晶须、聚乙二醇、硅烷油、聚碳酸酯、增塑剂、硅烷偶联剂和聚酰亚胺。其制备方法是先将玻璃纤维、硫酸钙晶须、硅烷油和偶联剂混合制成增强剂,再将增强剂、聚乙二醇、增塑剂加至三元乙丙橡胶、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混合开炼的基料中,倒入螺杆挤出机挤出,即得。本发明的玻璃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导热性,抗紫外线性能强、材料的耐久性能好,可广泛用于各类节能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门窗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可达11%~30%,是能耗比例非常高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是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面对严峻的能源问题,减少建筑能耗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建筑能耗中,门窗能耗约占建筑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门窗系统所占总建筑外围护结构表面积的12.5%~17. 5%,但通过门窗损失的能量是墙体的5倍以上、是屋面的5倍、地面的20 倍以上,虽然门窗所占建筑面积不大,但其在整个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却相当大。因此,门窗节能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地位。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俗称玻璃钢,其基础材料为热固性(塑性)树脂,填充料为玻璃纤维,是利用复合技术将两种或多种性能相异的材料制成具备质轻,耐热性、耐久性强的新型塑料。因其具备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但现有的玻璃钢普遍存在长期耐温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玻璃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导热性,抗紫外线性能强、材料的耐久性能好。
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3-7份,玻璃纤维2-5份,硫酸钙晶须1-2份,聚乙二醇1-2份,硅烷油1-2份,聚碳酸酯2-4份,增塑剂1-2份,硅烷偶联剂0.5-1份,聚酰亚胺1-3份。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矿物油。
进一步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KH-550、KH-560、KH-570或A-171。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200或聚乙二醇400。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钙晶须的平均直径为2-5μm、平均长度为50-80μm。
上述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玻璃纤维、硫酸钙晶须、硅烷油和偶联剂混合,研磨,得到增强剂;
步骤2,将三元乙丙橡胶、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混合,开炼均匀;
步骤3,将步骤1的增强剂、聚乙二醇、增塑剂加至步骤2的混合物中,开炼均匀后倒入螺杆挤出机挤出,即得。
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与三元乙丙橡胶、聚碳酸酯作为复合基材,制得的玻璃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导热性,抗紫外线性能强、材料的耐久性能好,可广泛用于各类节能门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建筑门窗用玻璃钢材料,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3份,玻璃纤维2份,硫酸钙晶须1份,聚乙二醇1份,硅烷油1份,聚碳酸酯2份,增塑剂1份,硅烷偶联剂0.5份,聚酰亚胺1份。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乙二醇。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200。
所述硫酸钙晶须的平均直径为2-5μm、平均长度为50-8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