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6731.1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浩;丁晓煜;宋亮;张晓东;蔡勇;张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10;H01L29/16;H01L29/24;H01L29/423;H01L29/78;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赵世发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 电子 调控 材料 晶体管 制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异质结,其包括第一半导体和形成于第一半导体上的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二半导体具有宽于第一半导体的带隙,且所述异质结中形成有二维电子气或二维空穴气;以及
形成于所述异质结上的源极、漏极和栅极,所述源极、漏极分布在第二半导体上且彼此间隔设置,同时,所述源极与漏极之间经二维材料电连接,所述二维材料用作所述晶体管的导通沟道,所述栅极与所述二维电子气或二维空穴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与所述二维电子气或二维空穴气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选自Ⅲ-Ⅴ族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的材质包括GaN或GaA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半导体选自选自Ⅲ-Ⅴ族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导体的材质包括AlGaN或AlGaA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厚度为10-1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材质包括Ti、Al、Ni、Au、Cr、Pt、Mo、Pd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和/或漏极的厚度为10-10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和/或漏极的材质包括Au、Cr、Pt、Ag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合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的层数为1-100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为单一种类的二维材料或二维材料异质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MoS2、WS2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结上还形成有绝缘介质层,所述源极、漏极设置在绝缘介质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为1-1000n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材质包括SiO2、AlN、Si3N4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二维电子气调控背栅的二维材料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结形成在基底上,并且所述异质结与基底之间还分布有缓冲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67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和柔性显示屏
- 下一篇:碳化硅半导体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