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75813.4 | 申请日: | 2018-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亢宇;薛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9/03 | 分类号: | B01J29/03;B01J35/00;B01J35/02;B01J35/10;B01J37/02;C07C11/09;C07C5/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丁烷 脱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异丁烯 |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其中,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载体上的Pt组分和Zn组分,载体为一维直通孔道双孔球形介孔复合载体,载体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0‑70μm,比表面积为200‑300m2/g,孔体积为0.5‑2.3mL/g,孔径分布为双峰分布,且双峰分别对应孔径为5‑20nm的第一最可几孔径和孔径为10‑40nm的第二最可几孔径,第一最可几孔径小于第二最可几孔径;本发明的脱氢催化剂在贵金属负载量很低的情况下,就能够达到较好的脱氢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抗积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异丁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甲基叔丁基醚、丁基橡胶、甲乙酮、聚异丁烯、甲基异丁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叔丁胺、1,4-丁二醇和ABS树脂等各种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学品。异丁烯的主要来源是石脑油蒸气裂解制乙烯装置的副产C4馏分、炼厂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副产C4馏分和Halcon法环氧丙烷合成中的副产物叔丁醇(TAB)。
近年来,随着异丁烯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异丁烯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传统的异丁烯生产已不能满足化工行业对异丁烯的巨大需求,因此异丁烯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成为化工行业的一大热点。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技术有异丁烷脱氢、正丁烯骨架异构化和新型FCC装置增产异丁烯。在这些方法中,异丁烷直接脱氢制异丁烯反应研究较早,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我国有丰富的C4资源,但是我国C4馏分的化工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异丁烷直接用作燃料,浪费严重。合理利用C4资源是石油化工研究领域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类:氧化物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主要包括Cr2O3、V2O5、Fe2O3、MoO3、ZnO等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V-Sb-O、V-Mo-O、Ni-V-O、V-Nb-O、Cr-Ce-O、钼酸盐等。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氧化物催化剂价格偏低。但是,该类催化剂易于积碳,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比较低。另外,多数氧化物催化剂含有毒性较大的成分,不利于环保。贵金属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与其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相比,贵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好,并且对环境更加友好。但是,由于贵金属价格昂贵导致催化剂成本较高,并且该类催化剂的性能也还没有达到满意程度。
为了改善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人员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改善催化剂性能(工业催化,2014,22(2):148-153),通过添加助剂提高催化剂稳定性(Catal.Today,2000,55(3):213-223),通过改善载体性能提高催化剂抗积碳能力(燃料化学学报,2013,41(12):1481-1487)。然而,目前常用的载体比表面积较小,既不利于活性金属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也不利于反应过程中原料及产物的扩散。
因此,选择一种优良载体是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脱氢催化剂贵金属活性组分分散不均匀且催化性能较差的缺陷,提供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本发明的脱氢催化剂在贵金属负载量很低的情况下,就能够达到较好的脱氢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抗积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5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