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4711.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申永宽;倪世杰;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板 夹持机构 方形铝壳电池 测试夹具 恒温恒压 电池 温控液 导柱 极柱 电池检测 顶板水平 精准控制 驱动机构 竖直设置 探针检测 稳定定位 相对设置 相对移动 压力恒定 优化设计 检测 导孔 夹持 竖直 探针 温控 保证 驱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基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顶板水平设置在基座上方且其上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孔,顶板底部设有极柱探针,夹持机构位于基座和顶板之间,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竖直相对设置的夹板,驱动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两个夹板相对移动,夹板内设有温控液通道。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通过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板进行夹持,保证待测电池稳定定位,保证极柱探针检测的可靠性,同时使得电池检测过程中处于压力恒定状态,此外通过在内设置温控液通道,能够精准控制电池温度,实现对电池的控温控压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在方形铝壳电池的测试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池进行高温或低温的测试,通常的做法是把电池放在环境仓中进行测试,由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热,导致电池温度控制不好,如果通过加强环境仓对流又会导致成本大幅提高。需要考虑在电池测试过程中考虑不使用环境仓而又可以精确控制电池温度的方法。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电池的膨胀收缩,电池在成组使用时会对电池施加一定的约束力,而通常的夹具只能控制电池的变形,无法调节约束力,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控制压力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包括:基座、顶板、夹持机构、驱动机构;
基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顶板水平设置在基座上方且其上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孔,顶板底部设有极柱探针;
夹持机构位于基座和顶板之间,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竖直相对设置的夹板,驱动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两个夹板相对移动,夹板内设有温控液通道。
优选地,夹持机构包括定夹板和动夹板,定夹板和动夹板平行相对设置,定夹板与基座固定,驱动机构与动夹板连接用于驱动动夹板移动。
优选地,驱动机构采用气缸,气缸位于动夹板远离定夹板一侧,气缸一端与基座固定且另一端抵靠动夹板。
优选地,定夹板朝向动夹板一侧设有电池容纳槽。
优选地,定夹板和动夹板内部均设有温控液通道,所述温控液通道呈S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温控液通道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优选地,基座上设有多个导柱,多个导柱围绕夹持机构布置,顶板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导柱配合的导孔。
优选地,夹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顶板顶部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极柱探针连接。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基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顶板水平设置在基座上方且其上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孔,顶板底部设有极柱探针,夹持机构位于基座和顶板之间,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竖直相对设置的夹板,驱动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两个夹板相对移动,夹板内设有温控液通道。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通过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板进行夹持,保证待测电池稳定定位,保证极柱探针检测的可靠性,同时使得电池检测过程中处于压力恒定状态,此外通过在内设置温控液通道,能够精准控制电池温度,实现对电池的控温控压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的定夹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方形铝壳电池恒温恒压的测试夹具的定夹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