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回收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3524.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韦兵;李建军;陈衍坤;陈剑波;张海朋;高丽霞;杨中原;祝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民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3/08 | 分类号: | C07D303/08;C07D301/32;C07D301/36 |
代理公司: | 淄博启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80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氧氯 丙烷 组分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回收环氧氯丙烷的方法。该方法在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加入预处理剂,进行反应,再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得到环氧氯丙烷,所述预处理剂为三乙醇胺或三乙胺。本发明通过在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添加三乙醇胺或三乙胺作为预处理剂,使丙烯醛发生二聚或多聚,生成高沸点的丙烯醛聚合物,在除去刺激性气味的同时,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的其它组分可以独立存在。本发明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回收环氧氯丙烷,不仅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同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回收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丙烯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以及甘油氯化法。当今市场丙烯价格逐渐升高且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产量逐年增加,再加上丙烯氯化法与醋酸丙烯酯法本身易产生大量废水、废渣且污染治理难度大的缺陷,使得丙烯氯化法与醋酸丙烯酯法逐渐被淘汰,甘油氯化法将成为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工艺。
但是甘油氯化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带有刺激性气味,静置易聚合且混有大量环氧氯丙烷的轻组分;这种轻组分未经处理时易聚合难以存储,且散发的刺激性、催泪性气味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同时混有的大量环氧氯丙烷得不到回收,造成原料利用率降低。
因此,如何摆脱环氧氯丙烷轻组分难处理的现状,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回收环氧氯丙烷的方法,解决了环氧氯丙烷轻组分难处理的问题,环氧氯丙烷能够回收利用,提高了环氧氯丙烷的利用率。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回收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是在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加入预处理剂,进行反应,再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得到环氧氯丙烷;所述的预处理剂为三乙醇胺或三乙胺。
其中:
所述的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与预处理剂的质量比为100:1~7,优选100:3.5~5。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常温,反应时间为10~20min。
所述的常压蒸馏温度为62~65℃,常压蒸馏时间为15~25min。
所述的减压蒸馏温度为62~65℃,减压蒸馏时间为10~20min,真空度为-0.083~-0.087MPa。
所述的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含有的主要组分为环氧氯丙烷、丙烯醛、二氯乙烯、三氯甲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丙烯醛使环氧氯丙烷、二氯乙烯等组分发生聚合,是环氧氯丙烷轻组分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本发明通过在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添加三乙醇胺或三乙胺作为预处理剂,使丙烯醛发生二聚或多聚,形成高沸点的丙烯醛聚合物,在除去刺激性气味的同时,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的其它组分可以独立存在;再经过常压蒸馏除去二氯乙烯和三氯甲烷;最后减压蒸馏,得到环氧氯丙烷。蒸馏残液降温后成粘稠状,无法进行焚烧,而二氯乙烯与三氯甲烷的馏出液可以作为溶剂,所以最后将蒸馏残液和二氯乙烯与三氯甲烷的馏出液一起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
由于丙烯醛的活性较高,所以加入三乙醇胺或三乙胺后,引发了丙烯醛的二聚或多聚。而三乙醇胺或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二氯乙烯、三氯甲烷均不发生反应,并且弱碱性条件抑制了二氯乙烯的活性,不会引发二氯乙烯的聚合,也不会使得二氯乙烯分解释放氯化氢,保证了环氧氯丙烷、二氯乙烯、三氯甲烷的独立存在。
本发明从环氧氯丙烷轻组分中回收环氧氯丙烷,不仅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民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民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3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