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木生物量测定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2778.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冯仲科;申朝永;赵修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12 | 分类号: | G06F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木 生物量测定 生物量 模型公式 幂函数 分枝 冠幅 | ||
一种灌木生物量测定模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灌木生物量的模型公式,建立了灌木分枝基径、冠幅、高度与灌木生物量之间的幂函数方程式。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木生物量测定模型。
二、技术背景
灌木林与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组成我国森林的四大类型,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林地总面积16.02%,在减缓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和维持全球气候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灌木生物量比乔木生物量所占比重较小,关于灌木生物量国内外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灌木生物量测定模型。
三、发明内容
为了精确计算灌木生物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灌木分枝基径、冠幅和高度与灌木生物量之间的幂函数方程式:
其中,B为灌木整株灌木的生物量,(d1,d2,…dn)为灌木分枝的基径,W为整株灌木的冠幅,H为整株灌木的平均株高,a、b、c、f为常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建立一种灌木生物量测定模型,通过测定几个简单易测的因子利用模型推测灌木生物量,提高灌木林生物量计算效率和精度。
四、附图说明
无
五、具体实施方式:
将灌木按地区和种属划分成若干类,对于不同种类进行一定数量的采样,通过测定不同种类灌木分枝基径(d)、冠幅(W)和平均高(H),再将样品烘干后测定干、枝、叶、皮和根等各组分的生物量B,拟合求出方程的a、b、c、f参数,从而建立该区域灌木生物量计算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要测定生物量的灌木林均匀选取30株同一类型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植株,测定其经纬度坐标;
(2)用钢卷尺对选定灌木测定其冠幅(W),冠幅为灌木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以米为单位,精确到0.1米;用钢卷尺测定株高(H)、精确到0.01米;将灌木整株挖出,尽量将毛细根全部获取,电子天平称取整株质量(Q),精确到0.1g;对地下根相连的植株,将根从植株的分蘖处截断,用游标卡尺测量每颗灌木基径(d)并分别编号(d1,d2,…dn),精确到0.1cm;取一颗样本,105℃下30min杀青后,80℃烘干至恒重,测定灌木样本含水量(Wg);整株生物量B=M*(1-Wg);将30株数据编号记录;
(3)将测定的30株数据中的25组带入公式
将数据带入SPSS软件,计算a、b、c、f参数,将剩余5组数据带入公式验证a、b、c、f参数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