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蛇类养殖棚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72038.7 | 申请日: | 2018-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昌圣特种养殖场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篷布 支架 固定绳索 地桩 端部支撑 蛇类养殖 防火门 弹性金属网 端部加强件 隔热气泡膜 顶部横梁 弓形支架 生存环境 双面铝箔 由外向内 支架两侧 防滴膜 黑白膜 铺设 | ||
1.一种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蛇类养殖棚包括支架、篷布、若干固定绳索、若干地桩及防火门,所述篷布铺设于支架上,若干地桩设置于支架的两侧地面上,若干固定绳索间隔地位于篷布上,且固定绳索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两侧的地桩连接,所述支架包括端部支撑柱、顶部横梁、若干弓形支架及端部加强件,所述端部支撑柱位于支架两端的端部,所述弓形支架间隔地分布于两端的端部支撑柱之间,顶部横梁垂直连接若干弓形支架的顶部,所述端部加强件的形状为U字形或V字形,设置于支架的边角处的内侧,且端部加强件的第一端与端部支撑柱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支架的两侧地面上,中部与若干弓形支架连接,所述防火门与端部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篷布由外向内依次包括PEP黑白膜、双面铝箔隔热气泡膜、PO防滴膜及弹性金属网,所述PEP黑白膜具有黑色面及白色面,所述白色面朝向外侧,所述黑色面朝向内侧,所述支架内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管道及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还连接有进风机,所述出风管道连接有出风机,进风管道的进风口与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支架的两端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及出风管道的高度为1.2-2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蛇类养殖棚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及加湿器,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进风机、出风机及加湿器均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蛇类养殖棚内的湿度在50-80摄氏度,控制蛇类养殖棚内在蛇类生长期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冬眠期的温度为10-15摄氏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蛇类养殖棚内还通过隔离墙分隔成至少两个隔间,所述隔离墙上设有中间门,所述隔离墙上还设有臭氧消毒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有第一抱箍件,第一抱箍件的形状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其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孔,第二连接柱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孔,一螺钉穿过第一孔及第二孔将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中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V字型,其中部为第一容置部,其两端分别弯曲形成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连接件的第一容置部中,第二连接柱位于连接件两端的第二容置部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PEP黑白膜通过若干间隔分布的篷布固定组件紧贴于支架上,所述篷布固定组件包括槽板、卡簧及第二抱箍件,槽板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槽口,卡簧为波浪形的弯折状,第二抱箍件包括弹性底座及分别与弹性底座的上下侧面连接的支脚,同一侧面的支脚之间设有U型开口,所述支架的连接柱穿过U型开口,所述弹性底座的上下侧面连接的支脚分别从上下两侧抱住槽板,所述PEP黑白膜部分地位于槽板的槽口中,所述卡簧从外侧抵压PEP黑白膜并卡入到槽板的槽口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铝箔隔热气泡膜与PO防滴膜之间还设有保温被,所述保温被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布、第一纱网层、布棉层、第二纱网层及第二防水布,所述布棉层由棉絮、腈纶棉、人造棉或碎布块填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金属网与PO防滴膜之间还设有防虫纱网,所述防虫纱网的目数为80-10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金属网由塑料丝或玻璃纤维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昌圣特种养殖场,未经嘉善昌圣特种养殖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0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